摘要 | 第8-10页 |
Abstract | 第10-11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2-23页 |
1.1 涂层技术发展的意义 | 第13-14页 |
1.2 热障涂层的概述 | 第14-15页 |
1.3 NiCoCrAlY涂层的制备方法 | 第15-19页 |
1.3.1 等离子喷涂 | 第15页 |
1.3.2 爆炸喷涂 | 第15-16页 |
1.3.3 冷气动力喷涂 | 第16-18页 |
1.3.4 NiCoCrAlY涂层中各元素的作用 | 第18-19页 |
1.4 原位合成法的研究 | 第19-20页 |
1.4.1 原位合成法的优缺点 | 第19页 |
1.4.2 原位合成法的分类 | 第19-20页 |
1.5 感应重熔制备涂层技术 | 第20-22页 |
1.5.1 感应重熔制备涂层技术的理论基础 | 第20-21页 |
1.5.2 感应重熔技术的研究现状 | 第21-22页 |
1.6 研究内容 | 第22-23页 |
第2章 实验材料及表征方法 | 第23-27页 |
2.1 实验材料 | 第23-24页 |
2.2 技术路线 | 第24-25页 |
2.3 氧化实验及检测 | 第25-26页 |
2.4 硬度分布 | 第26页 |
2.5 摩擦磨损实验及检测 | 第26-27页 |
第3章 真空扩散原位合成NiCoCrAlY合金涂层的制备及其氧化性能 | 第27-37页 |
3.1 引言 | 第27页 |
3.2 涂层的制备 | 第27页 |
3.3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27-31页 |
3.3.1 涂层截面微观形貌及元素分布 | 第27-29页 |
3.3.2 涂层的物相分析 | 第29-30页 |
3.3.3 涂层的硬度分布 | 第30-31页 |
3.4 真空扩散原位合成NiCoCrAlY合金涂层的氧化性能 | 第31-36页 |
3.4.1 氧化增重曲线 | 第31-32页 |
3.4.2 氧化后涂层的微观形貌 | 第32-35页 |
3.4.3 氧化后涂层的物相分析 | 第35-36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36-37页 |
第4章 感应重熔原位合成NiCoCrAlY合金涂层的制备及其氧化性能 | 第37-46页 |
4.1 引言 | 第37页 |
4.2 涂层的制备 | 第37页 |
4.3 结果与讨论 | 第37-42页 |
4.3.1 涂层截面微观形貌及元素分布 | 第37-40页 |
4.3.2 涂层的物相分析 | 第40-41页 |
4.3.3 涂层的硬度分布 | 第41-42页 |
4.4 感应重熔原位合成NiCoCrAlY合金涂层的氧化性能 | 第42-45页 |
4.4.1 氧化增重曲线 | 第42-43页 |
4.4.2 氧化后涂层的微观形貌 | 第43-45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45-46页 |
第5章 感应重熔原位合成NiCoCrAlY合金涂层的摩擦磨损性能 | 第46-54页 |
5.1 引言 | 第46页 |
5.2 结果与讨论 | 第46-53页 |
5.2.1 涂层摩擦系数分析 | 第46-47页 |
5.2.2 涂层的磨损率 | 第47-49页 |
5.2.3 涂层的磨痕形貌 | 第49-51页 |
5.2.4 磨屑状态分析 | 第51-52页 |
5.2.5 涂层磨痕的物相分析 | 第52-53页 |
5.3 本章结论 | 第53-54页 |
结论 | 第54-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64页 |
致谢 | 第64-65页 |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