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6页 |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0-11页 |
(一)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二) 研究意义 | 第11页 |
二、文献综述 | 第11-13页 |
(一) 关于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行为的研究 | 第11-12页 |
(二) 关于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行为的管控制度研究 | 第12-13页 |
(三) 关于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行为管控的措施研究 | 第13页 |
三、研究方法与内容 | 第13-16页 |
(一) 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二) 研究内容 | 第14-16页 |
第二章 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行为的特征及其发展趋势 | 第16-23页 |
一、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行为特征 | 第16-18页 |
(一) 犯罪分子团伙化 | 第16-17页 |
(二) 作案手法专业化和技术化 | 第17-18页 |
(三) 犯罪形式多样化 | 第18页 |
二、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行为的发展趋势 | 第18-23页 |
(一) 寻找更多的制度和政策漏洞 | 第18-21页 |
(二) 利用更复杂的资金结算方式 | 第21-22页 |
(三) 躲避防伪税控系统的监控 | 第22-23页 |
第三章 我国对增值税专用发票管控的现状 | 第23-28页 |
一、我国现行增值税专用发票管控的制度现状 | 第23-26页 |
(一) 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行为的法律界定 | 第23-24页 |
(二) 增值税专用发票的管理制度 | 第24-26页 |
二、我国增值税专用发票管控的技术现状 | 第26-28页 |
(一) 金税一期和二期 | 第26页 |
(二) 金税三期 | 第26-28页 |
第四章 增值税专用发票管控中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分析 | 第28-35页 |
一、存在的问题分析 | 第28-32页 |
(一) 制度设立方面 | 第28-30页 |
(二) 税收征管方面 | 第30-31页 |
(三) 政府部门配合方面 | 第31-32页 |
二、成因分析 | 第32-35页 |
(一) 政策制定目标单 | 第32-33页 |
(二) 地方政府的主导性不高 | 第33页 |
(三) 互联网数据的整合缺失 | 第33-35页 |
第五章 案例分析: “9·13” 特大团伙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案 | 第35-44页 |
一、案例描述 | 第35-39页 |
(一) 基本案情 | 第35页 |
(二) 案件经过 | 第35-38页 |
(三) 违法事实 | 第38-39页 |
(四) 处理结果 | 第39页 |
二、案例分析 | 第39-42页 |
(一) 案例特点 | 第39-40页 |
(二) 稽查手段 | 第40-42页 |
三、案件小结 | 第42-44页 |
(一) 制度不完善 | 第42-43页 |
(二) 税源管理部门审查力度不强 | 第43页 |
(三) 政策漏洞明显 | 第43页 |
(四) 虚开行为识别指标设置单一 | 第43-44页 |
第六章 加大对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管控的对策 | 第44-52页 |
一、改进现行增值税制度 | 第44-46页 |
(一) 加固增值税抵扣链条 | 第44-45页 |
(二) 规范税收优惠政策 | 第45-46页 |
二、严格落实税收征管规范 | 第46-47页 |
(一) 规范制度管理 | 第46页 |
(二) 加强发票管理 | 第46-47页 |
三、构建虚开行为特征指标体系 | 第47-50页 |
(一) 虚开企业税务登记 | 第48页 |
(二) 对增值税专用发票的申领和取得 | 第48-49页 |
(三) 纳税人申报增值税 | 第49页 |
(四) 纳税人上报财务数据 | 第49-50页 |
四、建立多部门共同治理的管控体系 | 第50-52页 |
(一) 建立健全信息交互共享机制 | 第50页 |
(二) 增强政府各部门的人员交流 | 第50-51页 |
(三) 加强企业、社会公众的共同治理 | 第51-52页 |
结论 | 第52-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6页 |
致谢 | 第56-57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