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8-9页 |
Abstract | 第9-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5页 |
一、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二、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一)理论意义 | 第12-13页 |
(二)现实意义 | 第13页 |
三、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3-20页 |
(一)医疗服务可及性内涵研究 | 第13-15页 |
(二)医疗服务可及性影响因素研究 | 第15-17页 |
(三)医疗服务可及性维度研究 | 第17-18页 |
(四)医疗服务可及性评价指标研究 | 第18-19页 |
(五)研究述评 | 第19-20页 |
四、可及性相关理论模型研究 | 第20-23页 |
(一)Anderson医疗服务利用行为模型 | 第20-21页 |
(二)Martin Gullifbrd的卫生服务可及性模型 | 第21-23页 |
五、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第23-25页 |
(一)研究思路 | 第23页 |
(二)研究方法 | 第23-25页 |
第二章 建始县农村居民基层医疗服务可及性现状 | 第25-44页 |
一、建始县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现状 | 第25-28页 |
(一)建始县基本情况 | 第25-26页 |
(二)建始县医疗服务机构情况 | 第26-27页 |
(三)建始县医疗资源配置情况 | 第27-28页 |
二、建始县农村居民医疗服务利用现状 | 第28-44页 |
(一)样本基本情况 | 第28-35页 |
(二)农村居民就医距离 | 第35-37页 |
(三)农村居民就医行为 | 第37-42页 |
(四)农村居民就医满意度 | 第42-44页 |
第三章 建始县农村居民基层医疗服务可及性实证分析 | 第44-62页 |
一、因子模型介绍 | 第44-46页 |
(一)因子分析的基本思想 | 第44页 |
(二)因子模型的一般模型 | 第44-45页 |
(三)因子旋转 | 第45页 |
(四)因子得分 | 第45-46页 |
二、模型与指标体系构建 | 第46-48页 |
(一)模型构建的理论基础 | 第46页 |
(二)可及性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 第46-48页 |
三、实证分析结果 | 第48-62页 |
(一)医疗服务潜在的可及性评价 | 第48-52页 |
(二)医疗服务实现的可及性评价 | 第52-57页 |
(三)医疗服务平等与不平等的可及性评价 | 第57-62页 |
第四章 建始县农村居民基层医疗服务可及性影响因素和存在的问题 | 第62-67页 |
一、建始县农村居民基层医疗服务可及性的影响因素 | 第62-64页 |
(一)特殊的自然环境 | 第62-63页 |
(二)交通状况及人口分布 | 第63页 |
(三)经济收入状况 | 第63-64页 |
(四)健康意识及生活方式 | 第64页 |
二、建始县农村居民基层医疗服务可及性存在的问题 | 第64-67页 |
(一)医疗费用虚高 | 第65页 |
(二)医疗资源配置不均衡 | 第65-66页 |
(三)医疗机构服务能力不足 | 第66-67页 |
第五章 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 第67-71页 |
一、研究结论 | 第67-68页 |
二、政策建议 | 第68-71页 |
(一)加强基层医疗卫生事业靶向投入 | 第68页 |
(二)控制医疗费用的不合理增长 | 第68-69页 |
(三)培育全科乡村医生 | 第69-70页 |
(四)普及预防保健和健康教育知识 | 第70-71页 |
参考文献 | 第71-76页 |
致谢 | 第76-77页 |
附录一:调研方案的设计与实施 | 第77-81页 |
附录二:农村居民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询问调查表 | 第81-85页 |
附录三: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8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