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农业经济论文--中国农业经济论文--农村经济结构与体制论文--土地问题论文

田园综合体用地模式选择研究--以首批国家级田园综合体为例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8页
1 引言第14-29页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第14-17页
        1.1.1 研究背景第14-16页
        1.1.2 研究意义第16-17页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第17-22页
        1.2.1 国外研究综述第18-19页
        1.2.2 国内研究综述第19-21页
        1.2.3 国内外研究述评第21-22页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第22-23页
        1.3.1 研究内容第22页
        1.3.2 研究方法第22-23页
    1.4 相关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第23-27页
        1.4.1 概念界定第23-25页
        1.4.2 相关理论支撑第25-27页
    1.5 研究创新点第27-29页
2 田园综合体发展及用地状况第29-42页
    2.1 我国田园综合体发展概况第29-36页
        2.1.1 开发利用投资规模第29-32页
        2.1.2 建设经营体系第32-34页
        2.1.3 建设综合效益第34-36页
    2.2 田园综合体用地来源与特征第36-39页
        2.2.1 项目用地来源第37页
        2.2.2 开发用地特征第37-39页
    2.3 田园综合体用地困境第39-42页
        2.3.1 园区建设与用地指标不足之间的矛盾第39-40页
        2.3.2 产业融合与土地用途管制之间的矛盾第40页
        2.3.3 农村土地利用与集体产权分配之间的矛盾第40-42页
3 国家级田园综合体典型用地模式借鉴第42-56页
    3.1 无锡阳山用地模式第42-47页
        3.1.1 基于信托流转的集体土地利用第42-44页
        3.1.2 “政府+企业+村集体+农民”的合作用地方式第44-45页
        3.1.3 企业主导的土地营收端口打造第45-46页
        3.1.4 阳山用地模式适用条件及成效第46-47页
    3.2 浙江鲁家村用地模式第47-51页
        3.2.1 “家庭农场”式的集体土地流转第48页
        3.2.2 “公司+村+农场”式的合作用地方式第48-49页
        3.2.3 “入股分红+就业创业”的土地盈利模式第49-50页
        3.2.4 鲁家村模式适用条件及成效第50-51页
    3.3 四川都江堰用地模式第51-54页
        3.3.1 “租赁+有偿转包”的土地流转方式第51-52页
        3.3.2 “政府+企业+农民”的合作用地方式第52页
        3.3.3 “补改股+三三制”的收益分配模式第52-53页
        3.3.4 都江堰用地模式适用条件及成效第53-54页
    3.4 田园综合体典型用地模式总结与对比第54-56页
4 田园综合体用地模式选择模型构建第56-71页
    4.1 田园综合体用地主体选择依据第56-59页
        4.1.1 用地主体利益诉求第57-58页
        4.1.2 用地利益主体的合作策略第58-59页
    4.2 田园综合体用地模式选择依据第59-62页
        4.2.1 用地模式选择基础第59-60页
        4.2.2 用地模式影响因素第60-62页
    4.3 田园综合体用地模式选择指标第62-68页
        4.3.1 用地模式选择指标体系构建第63-64页
        4.3.2 用地模式指标权重确定第64-67页
        4.3.3 指标权重修正第67-68页
        4.3.4 最终指标权重确定第68页
    4.4 田园综合体用地模式评价第68-71页
        4.4.1 确定衡量指标第69页
        4.4.2 关联函数与关联度确定第69-70页
        4.4.3 优度确定第70-71页
5 田园综合体用地模式选择实证研究第71-85页
    5.1 项目区选择依据及发展概况第71-73页
        5.1.1 睢县云腾田园综合体实证依据第71-72页
        5.1.2 睢县云腾田园综合体项目概况第72-73页
    5.2 睢县云腾田园综合体用地模式选择第73-80页
        5.2.1 用地模式选择环境分析第73-74页
        5.2.2 调查问卷设计第74-75页
        5.2.3 确定衡量指标及权重系数第75-79页
        5.2.4 关联度计算第79-80页
        5.2.5 优度计算第80页
    5.3 项目用地模式选择结果及评价分析第80-82页
        5.3.1 用地模式选择和评价结果第80-81页
        5.3.2 用地模式分析第81-82页
    5.4 田园综合体用地模式运行保障措施第82-85页
        5.4.1 科学编制土地利用规划,推进综合管理与整治第82-83页
        5.4.2 优化田园综合体用地协同实施过程第83-84页
        5.4.3 完善项目用地基础性和配套性工作第84-85页
6 结论与展望第85-87页
    6.1 研究结论第85-86页
    6.2 研究不足及展望第86-87页
参考文献第87-89页
附录A第89-92页
附录B第92-94页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第94-95页
致谢第95页

论文共9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河南省叶县农村精准扶贫对策研究
下一篇:基于创客教育理念的高中化学实验教学设计与实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