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作物论文--经济作物论文--药用作物论文--草本论文--多年生论文

半夏连作障碍发生机制与轮作修复研究

摘要第7-10页
ABSTRACT第10-14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9-38页
    1.1 连作障碍发生及其机制第19-30页
        1.1.1 连作障碍第19-20页
        1.1.2 连作障碍产生的机制第20-30页
    1.2 轮作在连作障碍中的应用及其作用机制第30-32页
        1.2.1 轮作在缓解药用植物连作障碍中的应用第30页
        1.2.2 轮作对微生物群落的影响第30-32页
        1.2.3 轮作对土壤理化性质及养分状况的影响第32页
        1.2.4 轮作对自毒作用的影响第32页
    1.3 半夏连作障碍的研究现状第32-35页
        1.3.1 半夏连作障碍第33页
        1.3.2 半夏连作障碍产生的原因第33-35页
        1.3.3 半夏连作障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第35页
    1.4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和研究内容第35-38页
        1.4.1 目的意义第35-36页
        1.4.2 研究内容第36-38页
第二章 小麦与半夏轮作对减轻半夏连作障碍的效应第38-44页
    2.1 引言第38页
    2.2 材料与方法第38-39页
        2.2.1 试验地概况第38页
        2.2.2 试验设计第38页
        2.2.3 测定指标与方法第38-39页
    2.3 结果与分析第39-42页
        2.3.1 小麦轮作对半夏株高的影响第39页
        2.3.2 小麦轮作对半夏叶面积的影响第39-40页
        2.3.3 小麦轮作对半夏倒苗率的影响第40页
        2.3.4 轮作对半夏块茎产量的影响第40页
        2.3.5 对半夏块茎水分、总灰分、酸不溶性灰分、浸出物的影响第40页
        2.3.6 对半夏块茎中可溶性糖、还原糖、琥珀酸、生物碱、鸟苷代谢物的影响第40-42页
    2.4 讨论第42-43页
    2.5 小结第43-44页
第三章 半夏连作根际土壤中自毒酚酸物质的分离鉴定及其对半夏的化感作用第44-56页
    3.1 引言第44-45页
    3.2 材料与方法第45-47页
        3.2.1 试验材料第45页
        3.2.2 试验设计第45页
        3.2.3 样品溶液制备方法第45页
        3.2.4 色谱及质谱条件第45-46页
        3.2.5 酚酸对半夏种茎萌发的影响第46页
        3.2.6 仪器与试剂第46-47页
        3.2.7 数据分析第47页
    3.3 结果与分析第47-54页
        3.3.1 连作半夏根际土壤中酚酸类化感物质成分鉴定第47-48页
        3.3.2 对照土壤中酚酸类化感物质成分第48页
        3.3.3 半夏连作根际土壤与对照土壤酚酸类化感物质比较第48页
        3.3.4 半夏连作根际土壤中酚酸对半夏的化感作用第48-54页
    3.4 讨论第54-55页
    3.5 小结第55-56页
第四章 轮作小麦对半夏连作土壤中自毒酚酸含量的影响第56-69页
    4.1 引言第56页
    4.2 材料与方法第56-62页
        4.2.1 试验材料第56页
        4.2.2 试验设计第56-57页
        4.2.3 半夏土壤总酚含量的测定第57页
        4.2.4 半夏根际土壤中各酚酸物质的测定第57-59页
        4.2.5 仪器与试剂第59页
        4.2.6 数据统计与分析第59-62页
    4.3 结果与分析第62-65页
        4.3.1 轮作小麦对半夏根际和根面土壤中总酚酸含量的影响第62页
        4.3.2 半夏连作-轮作系统中土壤自毒酚酸物质的含量与变化第62-65页
    4.4 讨论第65-67页
    4.5 小结第67-69页
第五章 外源抗氧化剂对半夏根际土壤酚酸自毒效应的缓解作用及机理第69-77页
    5.1 引言第69页
    5.2 材料与方法第69-71页
        5.2.1 供试材料及仪器第69-70页
        5.2.2 试验设计第70-71页
        5.2.3 测定项目第71页
    5.3 数据分析第71-72页
    5.4 结果与分析第72-75页
        5.4.1 半夏连作根际土壤中酚酸对半夏幼苗生长发育的影响第72-73页
        5.4.2 混合酚酸协同处理引起半夏根细胞死亡和细胞壁退化第73-75页
        5.4.3 外源抗氧化剂对混合酚酸胁迫下半夏根系氧化酶系统的影响第75页
    5.5 讨论第75-76页
    5.6 小结第76-77页
第六章 轮作小麦对连作半夏土壤中细菌修复研究第77-94页
    6.1 引言第77-78页
    6.2 材料与方法第78-83页
        6.2.1 土壤采样地第78页
        6.2.2 实验方法第78-79页
        6.2.3 PCR扩增与16S r RNA基因测序第79-80页
        6.2.4 序列分析第80页
        6.2.5 统计分析第80-83页
    6.3 结果与分析第83-89页
        6.3.1 土壤理化特征与植株鲜重第83页
        6.3.2 细菌鉴定与群落分布第83页
        6.3.3 细菌群落成分与群落多样性第83-84页
        6.3.4 细菌群落与环境因素间的关系第84-86页
        6.3.5 连作、轮作中与不同时期关联的差异性OTUs筛选第86-87页
        6.3.6 三个后验群的特征微生物分析第87页
        6.3.7 三个后验群微生物代谢特征预测第87-89页
    6.4 讨论第89-92页
    6.5 小结第92-94页
第七章 轮作小麦对连作半夏土壤中真菌修复研究第94-107页
    7.1 引言第94页
    7.2 材料与方法第94-95页
        7.2.1 实验设计第94页
        7.2.2 PCR扩增与ITS2 测序第94-95页
        7.2.3 序列分析第95页
        7.2.4 统计分析第95页
    7.3 结果与分析第95-103页
        7.3.1 真菌鉴定与系统分布第95-96页
        7.3.2 真菌群落结构与多样性第96-97页
        7.3.3 真菌群落β-多样性分布第97-99页
        7.3.4 真菌群落结构与土壤理化因素间相关关系第99-101页
        7.3.5 连作/轮作系统中差异性OTUs筛选第101-102页
        7.3.6 连作/轮作系统指示菌群第102-103页
    7.4 讨论第103-106页
    7.5 小结第106-107页
第八章 结论第107-109页
创新点第109页
研究展望第109-110页
参考文献第110-132页
附录第132-138页
致谢第138-140页
作者简历第140页

论文共14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冬小麦/夏玉米轮作体系有机无机肥配施的农学和环境效应研究
下一篇:干旱和半干旱条件下玉米和小麦水分生产力的模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