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3页 |
1.1 选题背景 | 第8页 |
1.2 选题目的及意义 | 第8-9页 |
1.3 研究现状综述 | 第9-12页 |
1.4 写作思路和创新之处 | 第12-13页 |
1.4.1 写作思路 | 第12页 |
1.4.2 创新之处 | 第12-13页 |
第二章 传统诚信文化的内涵及其特征 | 第13-23页 |
2.1 传统诚信文化的内涵 | 第14-16页 |
2.2 传统诚信文化的特征 | 第16-19页 |
2.2.1 具有通识性和普遍性 | 第16-17页 |
2.2.2 具有生命力和凝聚力 | 第17-18页 |
2.2.3 具有道义性和情感性 | 第18-19页 |
2.3 传统诚信文化的功能 | 第19-23页 |
2.3.1 加强民众的道德修养 | 第19-20页 |
2.3.2 维持社会的和谐发展 | 第20-21页 |
2.3.3 保持国家的安定兴盛 | 第21-23页 |
第三章 传统诚信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 | 第23-29页 |
3.1 传统诚信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育人功能相统一 | 第23-25页 |
3.2 传统诚信文化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 | 第25-27页 |
3.3 传统诚信文化是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意蕴 | 第27-29页 |
第四章 传统诚信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 | 第29-35页 |
4.1 存在的问题 | 第29-31页 |
4.1.1 传统诚信文化教育的“边缘化” | 第29-30页 |
4.1.2 传统诚信文化课程与大学生的思想实际相脱离 | 第30页 |
4.1.3 传统诚信文化教育研究滞后 | 第30-31页 |
4.2 存在问题的原因 | 第31-35页 |
4.2.1 社会原因:传统诚信文化的社会氛围不浓 | 第31-32页 |
4.2.2 学校原因:高校对传统诚信文化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 | 第32-33页 |
4.2.3 个人原因:大学生对传统诚信文化的兴趣缺失 | 第33-35页 |
第五章 传统诚信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 | 第35-46页 |
5.1 强化对大学生传统诚信文化教育的认识 | 第35-37页 |
5.1.1 高校领导要充分明确传统诚信文化教育的定位 | 第35-36页 |
5.1.2 高校教师要充分增强传统诚信文化教育的观念 | 第36-37页 |
5.1.3 大学生要充分认识传统诚信文化教育的重要性 | 第37页 |
5.2 丰富大学生传统诚信文化教育的内容和载体 | 第37-41页 |
5.2.1 充分挖掘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诚信教育资源 | 第37-39页 |
5.2.2 合理借鉴国外诚信教育的经验 | 第39-40页 |
5.2.3 加强传统诚信文化教育中的实践内容和环节 | 第40-41页 |
5.3 创新大学生传统诚信文化教育的方法 | 第41-43页 |
5.3.1 以知促诚 | 第41-42页 |
5.3.2 以情生诚 | 第42页 |
5.3.3 以意染诚 | 第42-43页 |
5.3.4 以践育诚 | 第43页 |
5.4 完善大学生传统诚信文化教育的环境 | 第43-46页 |
5.4.1 营造良好的传统诚信文化氛围 | 第43-44页 |
5.4.2 将传统诚信文化与校园文化相结合 | 第44-46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46-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50页 |
附录 1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撰写的论文 | 第50-51页 |
致谢 | 第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