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7页 |
Abstract | 第7-11页 |
前言 | 第12-18页 |
1、结构性磁共振成像(structural MRI) | 第13页 |
2、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 | 第13-14页 |
3、功能核磁共振成像(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fMRI) | 第14页 |
4、目前研究不足及本研究创新之处 | 第14-15页 |
参考文献 | 第15-18页 |
研究目的 | 第18页 |
研究对象 | 第18-22页 |
研究方法 | 第22-33页 |
1、技术路线 | 第22页 |
2、MRI扫描 | 第22-23页 |
3、传统MRI图像判读 | 第23-27页 |
4、影像学数据后处理 | 第27-32页 |
5、统计学方法 | 第32-33页 |
研究结果 | 第33-147页 |
1、受试者人口学及临床相关资料 | 第33-39页 |
2、传统MRI与高分辨MRI在NPSLE研宄中的比较 | 第39-43页 |
3、FreeSurfer脑区体积/皮层厚度分析结果 | 第43-101页 |
4、基于结构MRI的VBM分析结果 | 第101-103页 |
5、基于DTI的TBSS分析结果 | 第103-140页 |
6、根据高分辨MRI的分析结果,临床常用脑萎缩评分量表(全脑皮层萎缩量表GCA、内侧颞叶萎缩量表MTA)、白质高信号评分量表(Fazekas量表)对NPSLE颅脑结构异常的评价效力分析 | 第140-141页 |
7、确定SLE患者脑萎缩、白质结构异常的相关危险因素 | 第141-145页 |
8、将上述MRI结构变量(第三脑室体积、右侧距状沟旁厚度、穹窿(柱/体部)FA值/MD值、左丘脑后辐射FA值/MD值)合并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 | 第145页 |
9、抗 rRNP (+) / (-) SLE 患者 VBM 分析 | 第145-147页 |
讨论 | 第147-153页 |
参考文献 | 第153-161页 |
综述: 神经精神狼疮神经影像学研究进展 | 第161-176页 |
参考文献 | 第167-176页 |
缩略语表 | 第176-177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目录 | 第177-178页 |
致谢 | 第178-179页 |
个人简历 | 第179-18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