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8页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0-12页 |
1.1.1 选题背景 | 第10-12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2页 |
1.2 文献综述 | 第12-16页 |
1.2.1 国内文献综述 | 第12-15页 |
1.2.2 国外研究综述 | 第15-16页 |
1.3 研究思路、方法与创新之处 | 第16-18页 |
1.3.1 研究思路 | 第16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6-17页 |
1.3.3 创新之处 | 第17-18页 |
第2章 榜样教育与中学生影视明星崇拜的概述 | 第18-31页 |
2.1 影视明星崇拜的界定 | 第18-21页 |
2.1.1 崇拜的定义 | 第18-19页 |
2.1.2 影视明星的内涵 | 第19-20页 |
2.1.3 中学生影视明星崇拜的解读 | 第20-21页 |
2.2 榜样教育与中学生影视明星崇拜引导的关系辨析 | 第21-23页 |
2.2.1 榜样教育对中学生影视明星崇拜具有正向引导作用 | 第21-22页 |
2.2.2 中学生影视明星崇拜是实现其榜样教育的创新途径 | 第22-23页 |
2.3 以榜样教育引导中学生影视明星崇拜的重要性 | 第23-26页 |
2.3.1 推进中学生个体健康人格的养成 | 第23-24页 |
2.3.2 促进中学生群体崇德向善 | 第24-25页 |
2.3.3 助力打造见贤思齐的校园环境 | 第25-26页 |
2.4 相关理论依据 | 第26-31页 |
2.4.1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 第26-27页 |
2.4.2 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 | 第27-28页 |
2.4.3 人本主义系列观点 | 第28-29页 |
2.4.4 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榜样教育法 | 第29-31页 |
第3章 当前中学生影视明星崇拜的现状省思 | 第31-39页 |
3.1 当前中学生影视明星崇拜的调查 | 第31-33页 |
3.1.1 问卷设计 | 第31-32页 |
3.1.2 问卷的结果统计与问题分析 | 第32-33页 |
3.2 影视明星崇拜对中学生产生积极影响 | 第33-35页 |
3.2.1 影星崇拜给予中学生精神支撑和行动目标 | 第33-34页 |
3.2.2 促进中学生自我认同与个人价值的实现 | 第34-35页 |
3.3 影视明星崇拜对中学生的消极影响及其原因分析 | 第35-39页 |
3.3.1 学习效率下降,过度的影视明星崇拜消耗精力 | 第35-36页 |
3.3.2 人格不健全,盲目追星与青春期特性共同作用 | 第36-37页 |
3.3.3 道德缺失,劣质影星言行不端造成错误示范 | 第37-38页 |
3.3.4 心理问题衍生,缺乏健康的影星崇拜氛围 | 第38-39页 |
第4章 榜样教育视阈下中学生影视明星崇拜的研究路径 | 第39-49页 |
4.1 教育者承担榜样教育重任,内外结合开展教育 | 第39-42页 |
4.1.1 积极引导中学生理性看待影视明星 | 第39-40页 |
4.1.2 采用“偶像+榜样”教学模式吸引学生兴趣 | 第40-41页 |
4.1.3 针对影视明星崇拜加强思想政治教育 | 第41-42页 |
4.2 受教育者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坚持自我教育 | 第42-43页 |
4.2.1 强化理论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养和思想觉悟 | 第42页 |
4.2.2 强化主体意识,在实践中深化对榜样人物的认同 | 第42-43页 |
4.3 发挥榜样介体功能,增强偶像榜样化的有效性 | 第43-45页 |
4.3.1 培养德艺双馨的影视明星,树立其榜样主体意识 | 第43-44页 |
4.3.2 严格把关影视作品的质量,传递社会主义正能量 | 第44-45页 |
4.3.3 挖掘影视明星榜样示范面,推动道德之知性转换 | 第45页 |
4.4 疏通榜样教育传播途径,合力营造积极向上的交往环境 | 第45-49页 |
4.4.1 创设健康向上的校园榜样文化环境 | 第46页 |
4.4.2 弘扬崇尚与捍卫榜样的社会风气 | 第46-47页 |
4.4.3 打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 | 第47-49页 |
结语 | 第49-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3页 |
附录 调查问卷 | 第53-56页 |
致谢 | 第56-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