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增加值贸易的中印贸易失衡结构研究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9页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0-12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1.2 研究现状 | 第12-17页 |
1.2.1 关于中印经贸关系与发展研究的文献概述 | 第12-13页 |
1.2.2 关于中印产业内贸易发展研究的文献概述 | 第13-14页 |
1.2.3 关于中印贸易失衡的文献概述 | 第14-15页 |
1.2.4 关于增加值贸易的文献概述 | 第15-16页 |
1.2.5 简要评述 | 第16-17页 |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17-18页 |
1.3.1 研究思路 | 第17-18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8页 |
1.4 创新点 | 第18-19页 |
第二章 相关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分析 | 第19-26页 |
2.1 贸易失衡与贸易结构的概念 | 第19-20页 |
2.2 影响贸易失衡结构的理论基础 | 第20-22页 |
2.2.1 要素禀赋理论 | 第20-21页 |
2.2.2 竞争优势理论 | 第21-22页 |
2.3 全球价值链理论与增加值分解方法 | 第22-26页 |
2.3.1 全球价值链理论 | 第22-23页 |
2.3.2 增加值贸易分解方法 | 第23-26页 |
第三章 中印增加值贸易失衡的结构分析 | 第26-34页 |
3.1 中印增加值贸易失衡结构的总体特征 | 第26-28页 |
3.2 中印货物增加值贸易失衡的结构特征 | 第28-31页 |
3.3 中印服务增加值贸易失衡的结构特征 | 第31-33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33-34页 |
第四章 中印贸易失衡的影响因素研究 | 第34-44页 |
4.1 中印贸易失衡的影响因素分析 | 第34-36页 |
4.1.1 生产要素 | 第34页 |
4.1.2 市场与需求因素 | 第34-35页 |
4.1.3 相关产业发展 | 第35页 |
4.1.4 政策因素 | 第35-36页 |
4.1.5 国际分工因素 | 第36页 |
4.2 中印贸易失衡影响因素的指标选取 | 第36-43页 |
4.2.1 中印货物贸易失衡影响因素的指标选取 | 第36-40页 |
4.2.2 中印服务贸易失衡影响因素的指标选取 | 第40-43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43-44页 |
第五章 中印贸易失衡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 第44-54页 |
5.1 中印贸易失衡影响因素的主成分分析 | 第44-48页 |
5.1.1 货物贸易失衡影响因素的主成分分析 | 第44-46页 |
5.1.2 服务贸易失衡影响因素的主成分分析 | 第46-48页 |
5.2 中印贸易失衡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 第48-51页 |
5.2.1 模型构建 | 第48页 |
5.2.2 模型的检验与估计 | 第48-51页 |
5.3 中印贸易失衡影响因素结果分析 | 第51-53页 |
5.3.1 中印货物贸易失衡影响因素结果分析 | 第51-52页 |
5.3.2 中印服务贸易失衡影响因素结果分析 | 第52-53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53-54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启示 | 第54-56页 |
6.1 结论 | 第54-55页 |
6.2 启示 | 第55-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60页 |
致谢 | 第60-61页 |
个人简介及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