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无线通信的紧急处置信息可靠传输关键技术研究
致谢 | 第4-5页 |
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1 引言 | 第18-46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8-23页 |
1.1.1 依托课题 | 第18页 |
1.1.2 研究背景 | 第18-21页 |
1.1.3 研究意义 | 第21-23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分析 | 第23-41页 |
1.2.1 软件定义网络研究现状 | 第24-26页 |
1.2.2 列车定位方法研究现状 | 第26-34页 |
1.2.3 铁路专用移动通信研究现状 | 第34-38页 |
1.2.4 数据冗余传输技术研究现状 | 第38-40页 |
1.2.5 研究文献综述小结 | 第40-41页 |
1.3 研究思路和技术路线 | 第41-44页 |
1.3.1 研究思路 | 第41-42页 |
1.3.2 技术路线 | 第42-44页 |
1.4 论文结构安排 | 第44-45页 |
1.5 小结 | 第45-46页 |
2 主要基础理论与方法 | 第46-62页 |
2.1 SDN与 OpenFlow协议 | 第46-51页 |
2.1.1 SDN基本概念 | 第46-47页 |
2.1.2 OpenFlow协议 | 第47-49页 |
2.1.3 控制器结构模型 | 第49-51页 |
2.2 智能水滴算法 | 第51-52页 |
2.3 无线指纹定位的基本原理 | 第52-57页 |
2.3.1 GSM-R无线信号基本特征 | 第53-55页 |
2.3.2 大尺度路径损耗模型 | 第55-57页 |
2.4 铁路移动通信网络基本业务及技术特征 | 第57-60页 |
2.4.1 车地数据传输基本协议栈 | 第57-58页 |
2.4.2 GSM-R基本数据业务 | 第58-59页 |
2.4.3 C-RAN架构及关键技术 | 第59-60页 |
2.5 小结 | 第60-62页 |
3 面向软件定义的铁路无线通信网络体系结构 | 第62-78页 |
3.1 RailSDN系统架构 | 第62-64页 |
3.1.1 RailSDN技术特征 | 第62-63页 |
3.1.2 RailSDN层次结构模型 | 第63-64页 |
3.2 RailSDN接口协议及服务模式 | 第64-66页 |
3.3 RailSDN控制平面 | 第66-71页 |
3.3.1 控制器结构模型 | 第66-68页 |
3.3.2 列车位置管理场景分析 | 第68-70页 |
3.3.3 紧急处置信息冗余传输机制 | 第70-71页 |
3.4 RailSDN路由决策 | 第71-76页 |
3.4.1 网络模型 | 第71-72页 |
3.4.2 改进智能水滴路由算法 | 第72-76页 |
3.5 小结 | 第76-78页 |
4 铁路无线通信网络中的指纹定位技术研究 | 第78-90页 |
4.1 GSM-R网络中无线指纹构建策略 | 第78-80页 |
4.1.1 无线指纹定位流程 | 第78-79页 |
4.1.2 无线指纹生成方法 | 第79-80页 |
4.2 列车位置的计算方法 | 第80-84页 |
4.2.1 信号空间动态划分 | 第80-81页 |
4.2.2 指纹匹配算法 | 第81-82页 |
4.2.3 基于卡尔曼滤波的定位数据处理 | 第82-84页 |
4.3 实验验证 | 第84-89页 |
4.3.1 实验环境及测试样本 | 第84-85页 |
4.3.2 测试结果分析 | 第85-89页 |
4.4 小结 | 第89-90页 |
5 铁路移动通信网络数据传输优化研究 | 第90-108页 |
5.1 GPRS模式数据传输优化 | 第90-95页 |
5.1.1 网络操作模式 | 第90-94页 |
5.1.2 TCP操作模式 | 第94-95页 |
5.2 小区广播短消息模式数据传输优化 | 第95-97页 |
5.3 无线接入网络优化方案研究 | 第97-101页 |
5.3.1 基于C-RAN架构的铁路无线接入网络 | 第98-100页 |
5.3.2 车载终端无线访问方案 | 第100-101页 |
5.4 仿真测试 | 第101-105页 |
5.4.1 GPRS承载方式性能测试 | 第101-104页 |
5.4.2 小区广播短消息承载方式性能测试 | 第104-105页 |
5.5 小结 | 第105-108页 |
6 无线通信网络资源管理策略研究 | 第108-132页 |
6.1 网络资源调度模型 | 第108-113页 |
6.1.1 链路分配矩阵 | 第109-110页 |
6.1.2 链路性能指标评价方法 | 第110-112页 |
6.1.3 回报函数 | 第112页 |
6.1.4 最优链路分配决策 | 第112-113页 |
6.2 紧急处置信息冗余传输方法 | 第113-117页 |
6.2.1 数据冗余传输体系结构 | 第113-115页 |
6.2.2 rwPRP协议模型 | 第115-117页 |
6.3 rwPRP协议实现 | 第117-120页 |
6.3.1 数据复制 | 第118页 |
6.3.2 冗余数据消除 | 第118-120页 |
6.4 冗余帧判别算法 | 第120-124页 |
6.4.1 冗余判别的一般方法 | 第120-121页 |
6.4.2 复杂度分析 | 第121页 |
6.4.3 标准布隆过滤器 | 第121-123页 |
6.4.4 倒计时计数型布隆过滤器 | 第123-124页 |
6.5 实验验证 | 第124-130页 |
6.6 小结 | 第130-132页 |
7 总结与展望 | 第132-138页 |
7.1 主要研究工作 | 第132-133页 |
7.2 主要创新点 | 第133-135页 |
7.3 存在的不足 | 第135页 |
7.4 研究展望 | 第135-138页 |
参考文献 | 第138-150页 |
作者简历及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150-154页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1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