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2-4页 |
Abstract | 第4-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6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0-12页 |
1.2 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1.3 研究方法及内容 | 第13-16页 |
1.3.1 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1.3.2 研究内容 | 第14页 |
1.3.3 研究框架图 | 第14-16页 |
第2章 文献综述 | 第16-23页 |
2.1 机构投资者 | 第16-18页 |
2.1.1 机构投资者类型 | 第16-17页 |
2.1.2 机构投资者选择治理与参与治理 | 第17页 |
2.1.3 机构投资者异质性与公司治理 | 第17-18页 |
2.2 会计稳健性 | 第18-21页 |
2.2.1 会计稳健性的定义 | 第18页 |
2.2.2 会计稳健性的类型 | 第18-19页 |
2.2.3 会计稳健性产生的原因 | 第19-20页 |
2.2.4 会计稳健性的度量 | 第20-21页 |
2.3 机构投资者及其异质性与会计稳健性 | 第21页 |
2.3.1 机构投资者与会计稳健性 | 第21页 |
2.3.2 机构投资者异质性与会计稳健性 | 第21页 |
2.4 相关文献评述 | 第21-23页 |
第3章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 第23-28页 |
3.1 理论分析 | 第23-24页 |
3.1.1 信息不对称理论 | 第23页 |
3.1.2 委托代理理论 | 第23页 |
3.1.3 公司治理理论 | 第23-24页 |
3.1.4 搭便车理论 | 第24页 |
3.2 研究假设 | 第24-28页 |
3.2.1 机构投资者影响持股企业的会计稳健性,发挥参与治理效应 | 第24-25页 |
3.2.2 会计稳健性影响机构投资者持股,发挥选择治理效应 | 第25-26页 |
3.2.3 机构投资者异质性与会计稳健性 | 第26-28页 |
第4章 研究设计 | 第28-35页 |
4.1 样本选取与数据来源 | 第28页 |
4.1.1 数据来源 | 第28页 |
4.1.2 样本选取 | 第28页 |
4.2 变量设计与说明 | 第28-32页 |
4.2.1 机构投资者持股度量 | 第28-29页 |
4.2.2 会计稳健性度量 | 第29-30页 |
4.2.3 控制变量的度量 | 第30-32页 |
4.3 实证模型构建 | 第32-35页 |
4.3.1 机构投资者影响持股企业的会计稳健性,发挥参与治理效应 | 第32-33页 |
4.3.2 会计稳健性影响机构投资者持股,发挥选择治理效应 | 第33-34页 |
4.3.3 机构投资者异质性与会计稳健性 | 第34-35页 |
第5章 实证结果及分析 | 第35-63页 |
5.1 描述性统计分析 | 第35-36页 |
5.2 Spearman相关性分析 | 第36-38页 |
5.3 线性回归分析 | 第38-43页 |
5.3.1 机构投资者影响持股企业的会计稳健性,发挥参与治理效应 | 第38-39页 |
5.3.2 会计稳健性影响机构投资者持股,发挥选择治理效应 | 第39-40页 |
5.3.3 机构投资者异质性与会计稳健性 | 第40-43页 |
5.4 内生性检验 | 第43-51页 |
5.4.1 机构投资者影响持股企业的会计稳健性,发挥参与治理效应 | 第43-45页 |
5.4.2 会计稳健性影响机构投资者持股,发挥选择治理效应 | 第45-46页 |
5.4.3 机构投资者异质性与会计稳健性 | 第46-51页 |
5.5 稳健性检验 | 第51-63页 |
5.5.1 重新定义机构投资者总体 | 第51-56页 |
5.5.2 重新定义会计稳健性度量 | 第56-62页 |
5.5.3 其他稳健性检验 | 第62-63页 |
第6章 进一步检验 | 第63-71页 |
6.1 机构投资者参与治理门槛回归 | 第63-66页 |
6.2 机构投资者参与治理门槛回归稳健性检验 | 第66-71页 |
6.2.1 重新定义机构投资者总体 | 第66-68页 |
6.2.2 重新定义会计稳健性度量 | 第68-71页 |
第7章 结论 | 第71-75页 |
7.1 主要结论及政策建议 | 第71-73页 |
7.1.1 本文主要结论 | 第71-72页 |
7.1.2 政策建议 | 第72-73页 |
7.2 创新与不足 | 第73-75页 |
7.2.1 本文主要创新点 | 第73-74页 |
7.2.2 本文主要缺陷 | 第74-75页 |
参考文献 | 第75-80页 |
后记 | 第80-8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