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经济计划与管理论文--企业经济论文--企业财务管理论文

大智慧财务造假案例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页
1 绪论第11-17页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第11-12页
        1.1.1 研究背景第11页
        1.1.2 研究意义第11-12页
    1.2 文献综述第12-15页
        1.2.1 国外文献综述第12-13页
        1.2.2 国内文献综述第13-15页
        1.2.3 文献述评第15页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第15-16页
        1.3.1 研究内容第15-16页
        1.3.2 研究方法第16页
    1.4 贡献与不足第16-17页
        1.4.1 贡献第16页
        1.4.2 不足第16-17页
2 财务造假基本概念与基本理论第17-23页
    2.1 财务造假基本概念第17-19页
        2.1.1 财务造假定义第17页
        2.1.2 财务造假常见方式第17-19页
        2.1.3 财务造假危害第19页
            2.1.3.1 财务造假对公司自身的危害第19页
            2.1.3.2 财务造假对利益相关方的危害第19页
            2.1.3.3 财务造假对资本市场的危害第19页
    2.2 财务造假基本理论第19-23页
        2.2.1 冰山理论第19-20页
        2.2.2 三角理论第20-21页
        2.2.3 GONE理论第21页
        2.2.4 舞弊风险因子理论第21-22页
        2.2.5 理论的比较与选择第22-23页
3 大智慧财务造假案例介绍第23-31页
    3.1 大智慧公司基本情况第23页
    3.2 大智慧财务造假案例简述第23-24页
    3.3 大智慧财务造假方式与特征第24-30页
        3.3.1 “可全额退款”方式下提前确认收入第26-27页
        3.3.2 以“打新股”等名义虚假销售第27页
        3.3.3 利用框架协议虚增收入第27页
        3.3.4 延期确认年终奖少计成本费用第27-28页
        3.3.5 项目未履行完成虚增收入第28-29页
        3.3.6 提前确认购买日虚增利润及商誉第29页
        3.3.7 公司财务造假特征第29-30页
    3.4 大智慧财务造假对投资者的影响第30-31页
4 基于三角理论的大智慧财务造假原因分析第31-35页
    4.1 压力因素:上市公司面临“带帽”、退市的压力第31-32页
    4.2 机会因素第32-34页
        4.2.1 法人治理结构有待完善第32页
        4.2.2 内部控制薄弱存在缺陷第32-33页
        4.2.3 会计师事务所未勤勉尽责第33页
        4.2.4 对财务造假的处罚力度不够第33-34页
    4.3 合理化的借口:管理层不认为存在造假的主观故意第34-35页
5 治理大智慧财务造假的对策建议第35-41页
    5.1 应对财务造假的压力,完善监管法律法规第35-36页
        5.1.1 探索更加合理的“退市”制度第35页
        5.1.2 加强对信息披露的监管第35-36页
    5.2 遏制财务造假的机会,内外兼修协同合作第36-39页
        5.2.1 健全公司治理结构第36-37页
        5.2.2 强化公司内部控制第37页
        5.2.3 提升注册会计师的专业水平和职业道德第37页
        5.2.4 提高多方中介机构的业务质量第37-38页
        5.2.5 加大财务造假违法成本第38-39页
    5.3 消除财务造假的借口,长远布局打造文化第39-41页
        5.3.1 管理层立足长远,避免“短视”第39页
        5.3.2 塑造诚信健康的公司文化第39-41页
6 结论与展望第41-43页
    6.1 结论第41页
    6.2 展望第41-43页
参考文献第43-45页
致谢第45-46页

论文共4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广东风险投资退出平台建设方案研究
下一篇:企业高层管理团队权力分布、股权结构与企业绩效的关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