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2-24页 |
1.1 莱茵衣藻作为生物反应器的优势 | 第12-13页 |
1.2 莱茵衣藻遗传表达体系 | 第13-18页 |
1.2.1 细胞核表达体系 | 第13-14页 |
1.2.2 叶绿体表达体系 | 第14-17页 |
1.2.3 线粒体表达体系 | 第17-18页 |
1.3 莱茵衣藻外源蛋白表达的优化 | 第18-19页 |
1.3.1 启动子选择 | 第18-19页 |
1.3.2 密码子优化 | 第19页 |
1.4 微藻的异养培养 | 第19-20页 |
1.5 基因工程改造藻细胞营养模式 | 第20-22页 |
1.6 研究目的、意义及技术路线 | 第22-23页 |
1.7 创新点 | 第23-24页 |
第2章 过表达载体的构建与转化株的鉴定 | 第24-75页 |
2.1 实验材料 | 第24-29页 |
2.1.1 实验藻株与质粒 | 第24-25页 |
2.1.2 主要材料及实验仪器设备 | 第25-27页 |
2.1.3 培养基与主要试剂的配制 | 第27-29页 |
2.2 实验方法 | 第29-51页 |
2.2.1 葡萄糖转运基因(Glut1)的TA克隆 | 第29-34页 |
2.2.3 pBR28-Glut1过表达载体的构建 | 第34-36页 |
2.2.4 pDB124-CrGlut1表达载体的构建 | 第36-39页 |
2.2.5 pHR13-CrGlut1表达载体的构建 | 第39-42页 |
2.2.6 莱茵衣藻转化及阳性转化株的筛选 | 第42-43页 |
2.2.7 转化株基因组DNA的PCR验证 | 第43-44页 |
2.2.8 转化株总RNA的提取及反转录 | 第44-46页 |
2.2.9 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相对表达量 | 第46-47页 |
2.2.10 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转化株Glut1拷贝数 | 第47-49页 |
2.2.11 转化株总蛋白的提取及WesternBlot检测 | 第49-51页 |
2.3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51-70页 |
2.3.1 葡萄糖转运基因(Glut1)的TA克隆 | 第51-52页 |
2.3.2 pBR28-Glut1过表达载体的构建 | 第52-53页 |
2.3.3 pDB124-CrGlut1表达载体的构建 | 第53-57页 |
2.3.4 pHR13-CrGlut1表达载体的构建 | 第57-59页 |
2.3.5 莱茵衣藻转化及阳性转化株的筛选 | 第59-62页 |
2.3.6 转化株基因组DNA的PCR鉴定 | 第62-63页 |
2.3.7 转化株葡萄糖转运蛋白基因相对表达量的检测 | 第63-65页 |
2.3.8 转化株葡萄糖转运蛋白基因拷贝数的检测 | 第65-69页 |
2.3.9 转化株WesternBlot检测 | 第69-70页 |
2.4 本章小结与讨论 | 第70-75页 |
2.4.1 转化株的筛选鉴定 | 第70-72页 |
2.4.2 转化株葡萄糖转运蛋白基因相对表达量 | 第72页 |
2.4.3 转化株葡萄糖转运蛋白基因拷贝数 | 第72-73页 |
2.4.4 转化株WesternBlot检测 | 第73-75页 |
第3章 转化株的初步功能分析 | 第75-84页 |
3.1 实验材料 | 第76页 |
3.1.1 实验藻株 | 第76页 |
3.1.2 主要化学试剂 | 第76页 |
3.1.3 主要实验仪器设备 | 第76页 |
3.2 实验方法 | 第76-78页 |
3.2.1 培养基与主要试剂的配制 | 第76页 |
3.2.2 葡萄糖荧光衍生物2-NBDG转运检测 | 第76-77页 |
3.2.3 转化株生长曲线的绘制 | 第77-78页 |
3.3 实验结果 | 第78-82页 |
3.3.1 葡萄糖荧光衍生物2-NBDG转运检测 | 第78-79页 |
3.3.2 转化株在不同条件下的生长研究 | 第79-82页 |
3.4 本章小结与讨论 | 第82-84页 |
第4章 结论及展望 | 第84-86页 |
4.1 主要结论 | 第84-85页 |
4.2 展望 | 第85-86页 |
参考文献 | 第86-90页 |
附录 | 第90-91页 |
致谢 | 第91-92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9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