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1章 文献综述 | 第8-20页 |
1.1 有机电致发光简介 | 第8-10页 |
1.1.1 有机电致发光的发展历程 | 第8-9页 |
1.1.2 有机电致发光的器件结构与工作原理 | 第9-10页 |
1.2 小分子电子传输材料 | 第10-18页 |
1.2.1 可用于真空蒸镀的小分子有机电子传输材料 | 第11-14页 |
1.2.2 可适用于溶液法的小分子电子传输材料 | 第14-18页 |
1.3 目标化合物的设计与研究内容 | 第18-20页 |
1.3.1 目标化合物的设计 | 第18页 |
1.3.2 研究内容 | 第18-20页 |
第2章 噁二唑基醇溶性电子传输材料的合成与表征 | 第20-28页 |
2.1 前言 | 第20页 |
2.2 实验试剂与仪器 | 第20-22页 |
2.2.1 主要原料与试剂 | 第20-21页 |
2.2.2 主要实验仪器 | 第21页 |
2.2.3 表征方法 | 第21-22页 |
2.3 目标化合物的合成 | 第22-27页 |
2.3.1 5-(4-溴苯基)-2 氢-四唑的合成 | 第23页 |
2.3.2 4-溴苯基-1,3,4-噁二唑-2-基苯的合成 | 第23-24页 |
2.3.3 二苯基(4-(5-苯基-1,3,4-噁二唑-2-基)苯基)氧化膦 | 第24-25页 |
2.3.4 1,3-双(5-(4-溴苯基)-1,3,4-噁二唑-2-基)苯的合成 | 第25-26页 |
2.3.5 ((1,3-亚苯基双(1,3,4-噁二唑-5,2-二基))双(4,1-亚苯基))双(二苯基氧化膦)的合成 | 第26-27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7-28页 |
第3章 噁二唑基醇溶性电子传输材料的材料性能研究 | 第28-40页 |
3.1 引言 | 第28页 |
3.2 实验试剂与仪器 | 第28-29页 |
3.2.1 主要原料与试剂 | 第28-29页 |
3.2.2 主要实验仪器 | 第29页 |
3.3 光物理研究 | 第29-32页 |
3.3.1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 | 第29-30页 |
3.3.2 荧光发射光谱 | 第30-31页 |
3.3.3 低温磷光光谱 | 第31-32页 |
3.4 电化学性能研究 | 第32-33页 |
3.5 理论模拟 | 第33-34页 |
3.6 热性能与成膜性研究 | 第34-36页 |
3.6.1 热性能研究 | 第34页 |
3.6.2 薄膜热稳定性能研究 | 第34-36页 |
3.7 电子迁移率研究 | 第36-37页 |
3.8 醇溶性研究 | 第37-38页 |
3.9 本章小结 | 第38-40页 |
第4章 磷光OLED器件的制备与性能表征 | 第40-60页 |
4.1 前言 | 第40页 |
4.2 实验试剂与仪器 | 第40-41页 |
4.2.1 主要原料与试剂 | 第40-41页 |
4.2.2 主要实验仪器 | 第41页 |
4.3 红绿蓝三色磷光OLED器件 | 第41-53页 |
4.3.1 红绿蓝三色磷光OLED器件的制备 | 第42-43页 |
4.3.2 绿色磷光OLED器件 | 第43-48页 |
4.3.3 红色磷光OLED器件 | 第48-51页 |
4.3.4 蓝色磷光OLED器件 | 第51-53页 |
4.3.5 小结 | 第53页 |
4.4 基于Host2:IrG发光层的绿色磷光OLED器件 | 第53-58页 |
4.4.1 基于Host2:IrG发光层的绿色磷光OLED器件的制备 | 第53-55页 |
4.4.2 基于Host2:IrG发光层的绿色磷光OLED的器件性能研究 | 第55-58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58-60页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0-62页 |
5.1 结论 | 第60-61页 |
5.2 展望 | 第61-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70页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 第70-72页 |
附录 | 第72-80页 |
致谢 | 第8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