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引言 | 第9-23页 |
1.1 PRRSV简介 | 第9-11页 |
1.1.1 PRRSV的发展及危害 | 第9-10页 |
1.1.2 PRRSV的感染与防治 | 第10-11页 |
1.2 PRRSV的分子生物学特征 | 第11-13页 |
1.2.1 PRRSV病毒粒子结构 | 第11-12页 |
1.2.2 PRRSV基因组结构 | 第12-13页 |
1.3 PRRSV非结构蛋白的特征与功能 | 第13-14页 |
1.4 nsp2的研究现状 | 第14-20页 |
1.4.1 nsp2功能特性 | 第14-17页 |
1.4.2 PL2功能特性 | 第17-18页 |
1.4.3 PL2的保守性 | 第18-20页 |
1.5 OTU家族去泛素化酶研究进展 | 第20-21页 |
1.6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21-23页 |
第2章 PL2重组蛋白表达纯化及其晶体制备 | 第23-53页 |
2.1 前言 | 第23页 |
2.2 实验原理 | 第23-28页 |
2.2.1 还原剂原理 | 第23-24页 |
2.2.2 蛋白结学晶原理 | 第24-28页 |
2.3 实验材料 | 第28-31页 |
2.3.1 基因,菌种,细胞和载体 | 第28页 |
2.3.2 主要试剂 | 第28-31页 |
2.4 实验方法 | 第31-36页 |
2.4.1 PL2-Strep的理化性质分析 | 第31页 |
2.4.2 PL2-Strep的表达、纯化 | 第31-33页 |
2.4.3 DTT浓度对PL2-Strep蛋白的影响 | 第33页 |
2.4.4 还原剂种类对PL2-Strep蛋白的影响 | 第33页 |
2.4.5 PL2-Strep蛋白浓度与多聚现象 | 第33-34页 |
2.4.6 蛋白的结晶研究 | 第34-36页 |
2.5 实验结果 | 第36-50页 |
2.5.1 PL2-Strep的理化性质分析 | 第36-39页 |
2.5.2 PL2-Strep的试表达 | 第39-40页 |
2.5.3 PL2-Strep大量表达纯化 | 第40-44页 |
2.5.4 DTT浓度对PL2-Strep蛋白的影响 | 第44页 |
2.5.5 还原剂种类对PL2-Strep蛋白的影响 | 第44-45页 |
2.5.6 PL2-Strep蛋白浓度依赖 | 第45-46页 |
2.5.7 蛋白的结晶 | 第46-50页 |
2.5.8 蛋白晶体数据收集 | 第50页 |
2.6 讨论 | 第50-51页 |
2.7 小结 | 第51-53页 |
第3章 不同原核PL2-Ub链接重构表达载体的表达特性 | 第53-67页 |
3.1 前言 | 第53页 |
3.2 实验材料 | 第53-55页 |
3.2.1 质粒,菌种,细胞和载体 | 第53-54页 |
3.2.2 主要试剂 | 第54-55页 |
3.3 实验方法 | 第55-59页 |
3.3.1 Ub-PL2-Strep的纯化 | 第55页 |
3.3.2 Ub-PL2-Strep体外去泛素化 | 第55-57页 |
3.3.3 PL2体外去泛素化 | 第57-59页 |
3.4 实验结果 | 第59-65页 |
3.4.1 Ub-PL2-Strep的纯化 | 第59-61页 |
3.4.2 Ub-PL2-Strep体外去泛素化 | 第61-62页 |
3.4.3 PL2体外去泛素化 | 第62-65页 |
3.5 分析与讨论 | 第65-66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66-67页 |
第4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7-69页 |
4.1 结论 | 第67页 |
4.2 展望 | 第67-69页 |
参考文献 | 第69-79页 |
附录 | 第79-81页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 第81-83页 |
致谢 | 第8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