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8-9页 |
abstract | 第9-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4页 |
一、研究缘起及意义 | 第11-13页 |
(一)研究缘起 | 第11-13页 |
(二)研究的意义 | 第13页 |
二、相关概念界定 | 第13-14页 |
(一)初任教师 | 第13页 |
(二)教师专业发展 | 第13页 |
(三)幼儿园支持 | 第13-14页 |
三、文献综述 | 第14-18页 |
(一)初任教师专业发展的相关研究 | 第14-16页 |
(二)教师专业发展支持的相关研究 | 第16页 |
(三)幼儿园对初任教师专业发展支持的相关研究 | 第16-17页 |
(四)已有研究的不足与思考 | 第17-18页 |
四、理论基础 | 第18-20页 |
(一)终身教育理论 | 第18页 |
(二)职业生涯周期理论 | 第18页 |
(三)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 | 第18-19页 |
(四)组织支持理论 | 第19-20页 |
五、研究设计 | 第20-24页 |
(一)研究内容 | 第20页 |
(二)研究方法 | 第20-22页 |
(三)研究工具 | 第22-24页 |
第二章 幼儿园对初任教师专业发展支持的现状描述 | 第24-33页 |
一、幼儿园初任教师的人口统计学信息情况 | 第24-25页 |
二、幼儿园对初任教师专业发展的物质支持 | 第25-27页 |
(一)工资福利支持 | 第25页 |
(二)发展资源支持 | 第25-27页 |
三、幼儿园对初任教师专业发展的制度支持 | 第27-31页 |
(一)入职教育制度 | 第27页 |
(二)进修培训制度 | 第27-28页 |
(三)考核评价制度 | 第28-31页 |
四、幼儿园对初任教师专业发展的情感支持 | 第31-33页 |
(一)管理风格 | 第31页 |
(二)园所文化 | 第31-33页 |
第三章 幼儿园对初任教师专业发展支持中存在的问题 | 第33-38页 |
一、未为初任教师提供足够的专业发展时间 | 第33-34页 |
二、入职教育内容忽视初任教师的心理需求 | 第34-35页 |
三、考核评价制度缺少针对初任教师的指标 | 第35-36页 |
四、科层制管理限制初任教师的专业自主权 | 第36-38页 |
第四章 幼儿园对初任教师专业发展支持不足的原因分析 | 第38-40页 |
一、幼儿园支持的组织机制不成熟 | 第38页 |
(一)缺乏常效管理机制 | 第38页 |
(二)内容的设置不全面 | 第38页 |
二、幼儿园支持缺乏以人为本理念 | 第38-40页 |
(一)忽视初任教师的主体性 | 第38-39页 |
(二)忽视初任教师的差异性 | 第39-40页 |
第五章 促进幼儿园对初任教师专业发展支持的策略 | 第40-46页 |
一、加大初任教师培养的资金投入,制定针对初任教师的支持政策 | 第40-41页 |
(一)保证充足的教育专项资金投入 | 第40页 |
(二)出台有针对性的教育支持政策 | 第40-41页 |
二、建立一体化初任教师培养模式,打破职前职后教育割据的局面 | 第41-42页 |
(一)重视职前教育阶段的教育实习 | 第41页 |
(二)构建职前职后一体化培养模式 | 第41-42页 |
三、践行教学领导管理理念与方式,赋予初任教师专业发展自主权 | 第42-43页 |
四、完善初任教师的发展保障机制,促进初任教师的可持续性发展 | 第43-44页 |
(一)构建专业发展的支持团队,设计体现个性的支持方案 | 第43页 |
(二)实行同伴互助与专家引领,联合多方面力量保障发展 | 第43-44页 |
(三)针对初任教师设评价目标,制定具适宜性的评价方案 | 第44页 |
五、创设支持性的幼儿园园所文化,营造和谐共生的园所人文环境 | 第44-46页 |
(一)营造宽松的发展环境 | 第45页 |
(二)创设合作型教师文化 | 第45页 |
(三)提供情感上支持帮助 | 第45-46页 |
结语 | 第46-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51页 |
附录 | 第51-56页 |
致谢 | 第56-57页 |
读硕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 第57-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