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及设备论文--自动化元件、部件论文--发送器(变换器)、传感器论文--生物传感器、医学传感器论文

基于多壁碳纳米管和4-SPCE的福氏志贺氏菌酶免疫传感器的研制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6页
第1章 绪论第16-28页
   ·食品安全与食源性致病菌第16页
   ·福氏志贺氏菌的危害及检测现状第16-18页
     ·福氏志贺氏菌及其危害第16-17页
     ·福氏志贺氏菌的检测现状第17-18页
     ·现有检测方法的不足第18页
     ·食品安全快速检测的重要性第18页
   ·电化学免疫传感器概述第18-24页
     ·电化学免疫传感器第18-20页
     ·电化学免疫传感器的检测方法第20-22页
     ·生物活性物质固定化方法第22-24页
   ·多壁碳纳米管的发现及特性第24-25页
   ·多壁碳纳米管的研究现状第25-27页
     ·食品添加剂第25-26页
     ·致病微生物第26页
     ·毒素第26页
     ·农药残留第26页
     ·其它方面的检测第26-27页
   ·本论文的研究意义、目的与创新点第27-28页
     ·本论文的研究意义第27页
     ·本论文的研究目的第27页
     ·本论文的创新点第27-28页
第2章 福氏志贺氏菌抗原的制备与灭活第28-31页
   ·仪器与试剂第28-29页
   ·培养基配制与灭菌第29页
   ·福氏志贺氏菌抗原的制备与灭活第29-31页
第3章 多壁碳纳米管修饰4-SPCE直接检测过氧化氢的研究第31-38页
   ·试验部分第32-33页
     ·仪器与试剂第32页
     ·MWCNT修饰电极的制备第32-33页
     ·试验方法第33页
     ·数据处理与绘图第33页
   ·结果与讨论第33-37页
     ·测试底液的选择第33页
     ·不同电极的循环伏安表征第33-35页
     ·测试底液pH值的影响第35-36页
     ·MWCNT修饰电极对H_2O_2的线性响应第36-37页
     ·MWCNT修饰电极的重现性、稳定性第37页
     ·回收率的测定第37页
   ·小结第37-38页
第4章 基于多壁碳纳米管/DMF复合物和4-SPCE的福氏志贺氏菌酶免疫传感器的研制第38-48页
   ·试验部分第38-41页
     ·仪器与试剂第38-40页
     ·免疫电极的制备第40页
     ·试验方法第40-41页
     ·数据处理与绘图第41页
   ·结果与讨论第41-46页
     ·不同电极的循环伏安表征第41-42页
     ·检测条件的优化第42-44页
       ·测试底液中H_2O_2浓度的确定第42-43页
       ·测试底液pH值的确定第43页
       ·孵育条件的确定第43-44页
     ·免疫传感器的线性响应第44-45页
     ·特异性、重现性、稳定性和准确性第45-46页
   ·小结第46-48页
第5章 基于多壁碳纳米管/壳聚糖复合物和4-SPCE的福氏志贺氏菌酶免疫传感器的研制第48-59页
   ·试验部分第49-52页
     ·仪器与试剂第49-50页
     ·免疫电极的制备第50页
     ·试验方法第50-52页
     ·数据处理与绘图第52页
   ·结果与讨论第52-58页
     ·电极的表征第52-54页
       ·不同电极的原子力表征第52-53页
       ·不同电极的循环伏安表征第53-54页
     ·检测条件的优化第54-56页
       ·测试底液中H_2O_2浓度的确定第55页
       ·测试底液pH值的确定第55-56页
       ·孵育条件的确定第56页
     ·免疫电极的线性响应第56-57页
     ·特异性、重现性、稳定性和准确性第57-58页
   ·小结第58-59页
第6章 基于多壁碳纳米管/海藻酸钠复合物和4-SPCE的福氏志贺氏菌酶免疫传感器的研制第59-69页
   ·试验部分第60-63页
     ·仪器与试剂第60-61页
     ·免疫电极的制备第61页
     ·试验方法第61-63页
     ·数据处理与绘图第63页
   ·结果与讨论第63-68页
     ·电极的表征第63-64页
       ·不同电极的原子力表征第63页
       ·不同电极的循环伏安表征第63-64页
     ·检测条件的优化第64-66页
       ·测试底液中H_2O_2浓度的确定第64-65页
       ·测试底液pH值的确定第65-66页
       ·孵育条件的确定第66页
     ·免疫电极的线性响应第66-67页
     ·特异性、重现性、稳定性和准确性第67-68页
   ·小结第68-69页
第7章 课题总结和展望第69-71页
   ·课题总结第69-70页
   ·课题展望第70-71页
参考文献第71-83页
附录 英文缩略表第83-84页
研究生期间发表与待发表论文与申报的专利第84-85页
致谢第85-86页

论文共8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智舌微生物快速检测系统的设计与构建
下一篇:ForCES架构下虚拟服务的研究和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