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作物论文--经济作物论文--棉论文

中国棉花纤维品质综合评价与区域特征分布研究

摘要第9-12页
ABSTRACT第12-15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6-42页
    1 国内外棉花生产与纤维品质研究进展第16-21页
        1.1 国外棉花生产与纤维品质现状第16-17页
        1.2 国内棉花生产与纤维品质现状第17-21页
            1.2.1 国内棉花生产现状第17-19页
            1.2.2 棉花品种纤维品质研究现状第19-20页
            1.2.3 棉花品种纤维品质在纺织应用中研究现状第20-21页
    2 棉花纤维品质相关影响因素研究进展第21-23页
        2.1 品种遗传特性对纤维品质的影响第21页
        2.2 环境条件和气象因子对纤维品质的影响第21-23页
        2.3 栽培措施对纤维品质的影响第23页
    3 不同类型棉花品种纤维品质分类研究第23-25页
        3.1 按品种类型(杂交棉和常规棉)分类研究第23-24页
        3.2 按品种熟性(早熟、中熟和早中熟)分类研究第24-25页
        3.3 按生态区(黄河流域、长江流域和西北内陆)分类研究第25页
    4 国家棉花区域试验纤维品质评价分析与统计方法应用第25-27页
        4.1 棉花纤维品质评价分析标准第25-26页
        4.2 区域试验统计分析方法应用现状第26-27页
    5 研究目的和意义与技术路线第27-30页
        5.1 研究目的和意义第27-28页
        5.2 技术路线第28-30页
    参考文献第30-42页
第二章 基于灰色关联度分析的不同熟性棉花品种纤维品质特征与分类评价第42-68页
    1 材料与方法第44-48页
        1.1 试验设计第44-45页
            1.1.1 试验地点的设置第44页
            1.1.2 试验品种类型第44-45页
            1.1.3 田间试验设计第45页
        1.2 测定内容与方法第45-46页
            1.2.1 纤维样品取样第45-46页
            1.2.2 测试方法第46页
            1.2.3 测试指标第46页
        1.3 数据统计与分析方法第46-48页
            1.3.1 灰色关联度分析法第46-48页
            1.3.2 气象因子数理统计与分析第48页
    2 结果与分析第48-59页
        2.1 不同熟性类型符合审定标准品种纤维品质评价第48-51页
            2.1.1 不同熟性类型品种棉花纤维品质性状第48-49页
            2.1.2 不同熟性棉花品种符合审定标准的类型评价第49-51页
        2.2 不同熟性类型棉花纤维品质性状灰色关联度分析第51-52页
            2.2.1 黄河流域棉区第51-52页
            2.2.2 长江流域棉区第52页
            2.2.3 西北内陆棉区第52页
        2.3 不同熟性类型棉花纤维品质性状分布差异性比较第52-55页
            2.3.1 黄河流域棉区第52-53页
            2.3.2 长江流域棉区第53页
            2.3.3 西北内陆棉区第53-55页
        2.4 同一熟性对照品种纤维品质与主要气象因子关系研究第55-59页
            2.4.1 中熟常规棉品种纤维品质性状与主要气象因子关系研究第57-58页
            2.4.2 中熟杂交棉品种纤维品质性状与主要气象因子关系研究第58-59页
    3 讨论与结论第59-64页
        3.1 讨论第59-62页
            3.1.1 不同熟性类型符合品种审定标准的纤维品质评价第59-60页
            3.1.2 三大棉区不同熟性棉花品种纤维品质指标分析和建议第60-61页
            3.1.3 不同熟性类型棉花纤维品质改良分析第61页
            3.1.4 棉花纤维品质与气象因子的关系第61-62页
        3.2 结论第62-64页
    参考文献第64-68页
第三章 基于同异性分析的不同类型棉花品种纤维品质特征与分类评价第68-86页
    1 材料与方法第69-72页
        1.1 试验设计第69页
        1.2 测定内容与方法第69页
        1.3 数据统计与分析方法第69-72页
            1.3.1 参与统计的数据第69页
            1.3.2 统计分析方法与步骤第69-72页
    2 结果与分析第72-78页
        2.1 不同棉区不同品种类型的纤维品质分析第72-73页
        2.2 不同品种类型纤维品质同异性分析第73-78页
            2.2.1 黄河流域棉区不同品种类型同异性分析第73-76页
            2.2.2 长江流域棉区不同品种类型同异性分析第76页
            2.2.3 西北内陆棉区不同品种类型同异性分析第76-78页
    3 讨论与结论第78-82页
        3.1 讨论第78-80页
        3.2 结论第80-82页
    参考文献第82-86页
第四章 基于GGE分析的不同生态区棉纤维品质区域分布特征与生态区划研究第86-112页
    1 材料与方法第87-91页
        1.1 试验设计第87-88页
            1.1.1 试验设置第87-88页
            1.1.2 田间试验设计第88页
        1.2 测定内容与方法第88页
        1.3 数据统计与分析方法第88-91页
            1.3.1 GGE模型分析第88-89页
            1.3.2 GGE双标图分析方法第89页
            1.3.3 试验环境的地理因子统计第89-91页
    2 结果与分析第91-102页
        2.1 黄河流域棉区纤维品质特征划分研究第91-95页
            2.1.1 黄河流域棉区纤维品质性状向量相关性分析与GGE双标图的绘制第91-93页
            2.1.2 黄河流域棉区纤维品质性状试点间聚类分析第93-94页
            2.1.3 黄河流域棉区纤维品质性状特征划分第94-95页
        2.2 西北内陆棉区北疆早熟区域纤维品质特征划分研究第95-98页
            2.2.1 西北内陆棉区早熟区域纤维品质性状向量相关性分析与GGE双标图的绘制第95-96页
            2.2.2 西北内陆棉区早熟棉区域纤维品质性状试点间聚类分析第96-97页
            2.2.3 西北内陆棉区早熟区域纤维品质性状特征划分第97-98页
        2.3 西北内陆棉区南疆早中熟区域纤维品质特征划分研究第98-102页
            2.3.1 西北内陆棉区早中熟区域纤维品质性状向量相关性分析与GGE双标图绘制第98-100页
            2.3.2 西北内陆棉区早中熟区域纤维品质性状试点间聚类分析第100-101页
            2.3.3 西北内陆棉区早中熟区域纤维品质性状特征划分第101-102页
    3 讨论与结论第102-106页
        3.1 讨论第102-105页
        3.2 结论第105-106页
    参考文献第106-112页
第五章 基于灰色预测模型的国家棉花区试纤维品质时空分布与趋势分析第112-146页
    1 材料与方法第113-117页
        1.1 试验设计第113-114页
        1.2 测定内容与方法第114页
        1.3 数据统计与分析方法第114-117页
    2 结果与分析第117-136页
        2.1 2005-2014年我国棉花纤维品质指标分布第117-122页
            2.1.1 黄河流域棉区纤维品质指标分布第117-119页
            2.1.2 长江流域棉区纤维品质指标分布第119-120页
            2.1.3 西北内陆棉区纤维品质指标分布第120-122页
        2.2 2005-2014年我国三大生态区棉花纤维品质分布规律第122-124页
            2.2.1 不同生态区纤维长度的比较分析第122页
            2.2.2 不同生态区纤维比强度比较分析第122页
            2.2.3 不同生态区纤维马克隆值比较分析第122-123页
            2.2.4 不同生态区纤维纺纱均匀性指数比较分析第123-124页
        2.3 基于灰色预测的未来国家棉花品种区试纤维品质发展趋势第124-136页
            2.3.1 黄河流域棉区中熟常规棉纤维品质趋势第124-127页
            2.3.2 长江流域棉区中熟杂交棉纤维品质趋势分析第127-130页
            2.3.3 西北内陆棉区早中熟常规棉纤维品质趋势分析第130-134页
            2.3.4 三大棉区未来纤维品质发展趋势比较第134-136页
    3 讨论和结论第136-140页
        3.1 讨论第136-138页
            3.1.1 2005-2014年我国棉花纤维品质分布规律第136-137页
            3.1.2 未来5年和10年我国棉花纤维品质发展趋势第137-138页
            3.1.3 建议第138页
        3.2 结论第138-140页
            3.2.1 2005-2014年我国棉花参试品种纤维品质变化总体趋势第138-139页
            3.2.2 预测未来5年和10年我国三大棉区纤维品质发展趋势第139-140页
    参考文献第140-146页
第六章 讨论与结论第146-164页
    1 讨论第146-154页
        1.1 基于灰色关联度分析的不同熟性品种纤维品质评价与地域分异第146-148页
        1.2 基于同异性分析的不同类型品种纤维品质分析与综合评价第148-150页
        1.3 基于GGE分析的不同生态区棉纤维品质特征分布与区域划分研究第150-152页
        1.4 基于灰色预测模型的棉花纤维品质时空分布规律与趋势分析第152-154页
    2 结论第154-157页
        2.1 不同熟性类型棉花纤维品质分类评价第154-155页
        2.2 不同类型品种杂交棉和常规棉纤维品质综合评价第155-156页
        2.3 不同生态区棉花纤维品质特征划分第156页
        2.4 国家棉花纤维品质质量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预测第156-157页
    3 本研究的创新之处第157页
    4 研究展望第157-159页
    参考文献第159-164页
附表第164-196页
致谢第196-198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已发表和待发表相关论文第198页

论文共19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外源RdreB1BI基因提高‘红颊草莓耐寒与耐旱分子机理
下一篇:水稻小穗中调控颖壳开闭基因OG1的图位克隆和功能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