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男排与世界男排发球特征比较研究--以2018年世界男子排球锦标赛为例
| 摘要 | 第5-6页 |
| Abstract | 第6-7页 |
| 1 前言 | 第8-16页 |
| 1.1 选题依据 | 第8-9页 |
| 1.1.1 研究目的 | 第9页 |
| 1.1.2 研究意义 | 第9页 |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9页 |
| 1.3 研究任务 | 第9页 |
| 1.4 文献综述 | 第9-16页 |
| 1.4.1 相关概念的界定 | 第9-10页 |
| 1.4.2 有关发球特征的研究 | 第10-11页 |
| 1.4.3 有关排球发球攻击性的研究 | 第11-13页 |
| 1.4.4 规则的修改对发球技、战术影响研究 | 第13-14页 |
| 1.4.5 影响发球质量的因素研究 | 第14-16页 |
|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 第16-17页 |
| 2.1 研究对象 | 第16页 |
| 2.2 研究方法 | 第16-17页 |
| 2.2.1 文献资料法 | 第16页 |
| 2.2.2 专家访谈法 | 第16页 |
| 2.2.3 观察法 | 第16页 |
| 2.2.4 数理统计法 | 第16-17页 |
| 2.2.5 比较研究法 | 第17页 |
|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 第17-41页 |
| 3.1 不同发球方式特征分析 | 第17-18页 |
| 3.1.1 不同国家发球方式特征分析 | 第17页 |
| 3.1.2 不同身高发球方式特征分析 | 第17-18页 |
| 3.2 总体发球效果特征分析 | 第18-24页 |
| 3.2.1 中国队发球效果特征分析 | 第18-19页 |
| 3.2.2 发球效果特征比较分析 | 第19-24页 |
| 3.2.3 小结 | 第24页 |
| 3.3 不同专位发球效果特征分析 | 第24-29页 |
| 3.3.1 中国队不同专位发球特征分析 | 第24-25页 |
| 3.3.2 不同专位发球特征比较分析 | 第25-29页 |
| 3.3.3 小结 | 第29页 |
| 3.4 比赛间断后发球效果分析 | 第29-31页 |
| 3.4.1 中国队比赛间断后发球效果分析 | 第29-30页 |
| 3.4.2 比赛间断后发球效果比较分析 | 第30-31页 |
| 3.4.3 小结 | 第31页 |
| 3.5 发球落点区域特征分析 | 第31-38页 |
| 3.5.1 中国队发球落点区域特征分析 | 第31-32页 |
| 3.5.2 落点区域特征比较分析 | 第32-38页 |
| 3.5.3 小结 | 第38页 |
| 3.6 不同起始点发球落点特征分析 | 第38-40页 |
| 3.6.1 中国队不同起始点发球落点特征分析 | 第38-39页 |
| 3.6.2 不同起始点发球落点区域特征比较分析 | 第39-40页 |
| 3.6.3 小结 | 第40页 |
| 3.7 发球节奏特征分析 | 第40-41页 |
| 3.7.1 中国队发球节奏特征分析 | 第40页 |
| 3.7.2 发球节奏特征比较分析 | 第40-41页 |
| 4 结论与建议 | 第41-44页 |
| 4.1 结论 | 第41-42页 |
| 4.2 建议 | 第42-44页 |
| 4.2.1 建议 | 第42-43页 |
| 4.2.2 本研究存在的不足 | 第43-44页 |
| 致谢 | 第44-45页 |
| 参考文献 | 第45-48页 |
| 附件一 | 第48-49页 |
| 附件二 | 第49-51页 |
| 附件三 | 第51-52页 |
| 附件四 | 第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