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设施对地区出口产品质量的非对称性影响研究
摘要 | 第2-4页 |
ABSTRACT | 第4-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19页 |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2-14页 |
一、研究背景 | 第12-13页 |
二、研究意义 | 第13-14页 |
第二节 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14-17页 |
一、研究内容 | 第14-17页 |
二、研究方法 | 第17页 |
第三节 创新与不足 | 第17-19页 |
一、创新之处 | 第17-18页 |
二、不足之处 | 第18-19页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第19-28页 |
第一节 基础设施相关研究 | 第19-21页 |
一、基础设施的概念界定 | 第19-20页 |
二、基础设施在国际贸易领域的研究 | 第20-21页 |
(一) 基于贸易成本视角 | 第20-21页 |
(二) 基于贸易便利化视角 | 第21页 |
第二节 出口产品质量相关研究 | 第21-26页 |
一、产品质量的概念界定 | 第21-23页 |
二、出口产品质量的度量方法 | 第23-25页 |
(一) 单位价值法 | 第23页 |
(二) 价格分离法 | 第23-24页 |
(三) 其他度量法 | 第24-25页 |
三、出口产品质量的影响因素 | 第25-26页 |
第三节 基础设施影响出口产品质量的相关研究 | 第26页 |
第四节 文献评述 | 第26-28页 |
第三章 基础设施影响出口产品质量的机制与理论分析 | 第28-38页 |
第一节 机制分析 | 第28-30页 |
一、低质量基础设施导致低出口产品质量的影响机制 | 第28-29页 |
(一) 低质量基础设施导致企业投资不足 | 第28页 |
(二) 低质量基础设施导致产品价格扭曲 | 第28-29页 |
(三) 低质量基础设施导致贸易成本攀升 | 第29页 |
二、基础设施提升出口产品质量的传导机制 | 第29-30页 |
第二节 理论模型 | 第30-38页 |
一、标准的异质性企业模型 | 第30-32页 |
(一) 消费者偏好 | 第31页 |
(二) 厂商决策 | 第31-32页 |
二、拓展的异质性企业模型 | 第32-38页 |
(一) 消费者偏好 | 第32页 |
(二) 厂商决策 | 第32-38页 |
第四章 指标测算与变量说明 | 第38-51页 |
第一节 各省市区基础设施建设现状 | 第38-43页 |
一、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现状 | 第38-40页 |
二、能源基础设施建设现状 | 第40-42页 |
三、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现状 | 第42-43页 |
第二节 出口产品质量的测度 | 第43-46页 |
一、测度方法 | 第43-45页 |
(一) 测度方法 | 第44-45页 |
(二) 数据选取及说明 | 第45页 |
二、测算结果分析 | 第45-46页 |
第三节 变量选取与数据说明 | 第46-51页 |
一、变量选取 | 第46-48页 |
(一) 被解释变量 | 第46-47页 |
(二) 解释变量 | 第47页 |
(三) 控制变量 | 第47-48页 |
二、数据说明 | 第48-51页 |
(一) 描述性统计 | 第48-49页 |
(二) 相关性检验 | 第49页 |
(三) 面板单位根检验 | 第49-51页 |
第五章 基础设施影响出口产品质量的实证分析 | 第51-66页 |
第一节 基础回归 | 第51-57页 |
一、整体回归 | 第51-56页 |
(一) 混合回归与面板固定效应回归 | 第51-54页 |
(二) 内生性问题—工具变量法 | 第54-56页 |
二、分地区回归 | 第56-57页 |
第二节 门槛回归 | 第57-66页 |
一、门槛回归基本原理 | 第57-59页 |
二、面板门槛回归结果 | 第59-66页 |
(一) 东部地区 | 第59-61页 |
(二) 中部地区 | 第61-63页 |
(三) 西部地区 | 第63-66页 |
第六章 研究结论与政策含义 | 第66-70页 |
第一节 研究结论 | 第66-67页 |
第二节 政策含义 | 第67-70页 |
一、继续完善三大经济性基础设施建设 | 第67-68页 |
(一) 交通基础设施建设 | 第67页 |
(二) 能源基础设施建设 | 第67-68页 |
(三) 信息基础设施建设 | 第68页 |
二、积极保障、发展出口产品质量提升配套措施 | 第68-69页 |
(一) 企业层面 | 第68页 |
(二) 区域层面 | 第68-69页 |
(三) 国家层面 | 第69页 |
三、共同推进内源互联互通与外源共建共享 | 第69-70页 |
参考文献 | 第70-75页 |
附录 | 第75-76页 |
附表 | 第76-90页 |
致谢 | 第90-9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