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高等教育论文--教师与学生论文

大学生隐性知识共享中的问题与对策--基于A大学的个案研究

摘要第8-10页
Abstract第10-11页
第一章 绪论第12-24页
    一、研究背景第12-13页
    二、研究意义第13-15页
        (一)理论意义第13-14页
        (二)实践意义第14-15页
    三、文献综述第15-22页
        (一)国外相关研究第15-16页
        (二)国内相关研究第16-21页
        (三)综述第21-22页
    四、研究内容框架与研究方法第22-24页
        (一)研究内容第22页
        (二)研究方法第22-24页
第二章 相关概念和理论基础第24-29页
    一、核心概念的界定第24-26页
        (一)知识第24-25页
        (二)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第25页
        (三)隐性知识的特点第25页
        (四)应用型创新人才第25-26页
    二、相关的理论基础第26-29页
        (一)知识管理第26-27页
        (二)学习型组织第27-29页
第三章 大学生隐性知识共享现状第29-39页
    一、问卷设计第29-30页
    二、A大学调查对象情况概述第30-31页
    三、隐性知识本体特性情况概述第31页
    四、共享主体情况概述第31-34页
    五、共享受体情况概述第34-35页
    六、共享行为情况概述第35-37页
    七、共享环境情况概述第37-39页
第四章 大学生隐性知识共享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第39-46页
    一、隐性知识本身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第39-40页
        (一)大学生对隐性知识关注不够第39页
        (二)隐性知识固有特性难以理解表达第39-40页
    二、知识共享主体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第40-41页
        (一)知识共享主体对自身隐性知识缺乏信心第40-41页
        (二)知识共享主体自身隐性知识的自利垄断心理第41页
    三、知识共享受体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第41-43页
        (一)知识共享行为少及共享方式单一第41-42页
        (二)知识共享受体理解吸收能力有限第42-43页
    四、共享环境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第43-46页
        (一)人际关系不融洽影响知识共享第43页
        (二)组织内共享活动少影响知识共享第43-44页
        (三)信任度低影响知识共享第44页
        (四)金字塔层级结构影响知识共享第44-46页
第五章 促进大学生隐性知识共享的对策第46-53页
    一、个体层面—培养大学生知识共享能力第46-47页
        (一)提升大学生自我学习能力第46页
        (二)提高大学生思考与自我反思能力第46-47页
    二、组织层面—优化隐性知识共享的管理机构和思想第47-48页
        (一)建立扁平化的知识共享组织结构第47页
        (二)倡导以人为本的共享管理观念第47-48页
    三、技术层面—构建隐性知识共享平台第48-49页
        (一)合理高效利用网络工具第48-49页
        (二)建立知识库第49页
    四、文化层面—营造互相信任、和谐共享的文化氛围第49-51页
        (一)提升大学生之间的知识共享信任度第49-50页
        (二)建立大学生彼此之间紧密和谐良好的关系第50页
        (三)营造合作开放的知识共享氛围第50-51页
    五、机制层面—选择合理而有效的激励机制第51-53页
        (一)设置相应的奖励项目第51页
        (二)提倡精神思想激励第51-53页
结语第53-54页
参考文献第54-58页
致谢第58-59页
附录A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59-60页
附表B 大学生隐性知识共享调查问卷第60-62页
附表C 大学生隐性知识共享访谈提纲第62页

论文共6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新课改下的中学教研组教研活动的调查研究
下一篇:云南省高等教育财政投入努力程度研究--基于西南四省市的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