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触式圆周密封性能分析与参数化设计
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2-19页 |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 第12页 |
1.2 圆周密封技术 | 第12-15页 |
1.2.1 圆周密封工作原理及特点 | 第12-14页 |
1.2.2 圆周密封结构类型 | 第14-15页 |
1.3 研究现状 | 第15-18页 |
1.3.1 圆周密封研究现状 | 第15-17页 |
1.3.2 接触分析和热分析研究现状 | 第17-18页 |
1.4 本文研究内容 | 第18-19页 |
第2章 圆周密封设计分析与计算 | 第19-25页 |
2.1 圆周密封受力分析 | 第19页 |
2.2 接触载荷分析与计算 | 第19-21页 |
2.2.1 气体载荷 | 第19-20页 |
2.2.2 总接触载荷 | 第20-21页 |
2.2.3 力矩平衡 | 第21页 |
2.3 摩擦发热量分析与计算 | 第21-23页 |
2.3.1 圆周密封摩擦生热 | 第21-22页 |
2.3.2 热泄漏量计算 | 第22-23页 |
2.4 密封条件及随动性分析 | 第23页 |
2.5 密封泄漏特性分析 | 第23-24页 |
2.6 本章小节 | 第24-25页 |
第3章 圆周密封参数化设计 | 第25-43页 |
3.1 圆周密封环三维实体建模 | 第25-26页 |
3.1.1 UG软件简介 | 第25页 |
3.1.2 圆周密封环三维实体创建 | 第25-26页 |
3.2 密封环参数化设计 | 第26-34页 |
3.2.1 参数化建模方法 | 第26-28页 |
3.2.2 参数化建模步骤 | 第28-34页 |
3.3 基于三维模型的参数化设计 | 第34-42页 |
3.3.1 UG二次开发技术 | 第34-35页 |
3.3.2 参数化设计基本原理 | 第35-38页 |
3.3.3 圆周密封参数化设计步骤 | 第38-40页 |
3.3.4 代码设计 | 第40-42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2-43页 |
第4章 圆周密封结构有限元分析 | 第43-55页 |
4.1 ANSYS软件简介 | 第43页 |
4.2 基于ANSYS的圆周密封结构有限元分析 | 第43-54页 |
4.2.1 接触问题概述 | 第43-44页 |
4.2.2 接触分析步骤 | 第44页 |
4.2.3 圆周密封环的接触分析 | 第44-52页 |
4.2.4 结果分析与讨论 | 第52-54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54-55页 |
第5章 圆周密封热-结构耦合分析 | 第55-68页 |
5.1 基本概念 | 第55-58页 |
5.1.1 热力学第一定律 | 第55-56页 |
5.1.2 热传递方式 | 第56-57页 |
5.1.3 热分析类型 | 第57页 |
5.1.4 耦合场分析类型 | 第57-58页 |
5.2 圆周密封稳态热分析 | 第58-62页 |
5.2.1 圆周密封环热分析 | 第58-60页 |
5.2.2 结果分析与讨论 | 第60-62页 |
5.3 圆周密封环热-结构耦合分析 | 第62-64页 |
5.3.1 圆周密封热-结构耦合分析 | 第62-63页 |
5.3.2 结果分析与讨论 | 第63-64页 |
5.4 圆周密封结构改进 | 第64-66页 |
5.4.1 结构改进 | 第64-65页 |
5.4.2 结构改进前后的结果对比分析与讨论 | 第65-66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66-68页 |
第6章 圆周密封设计分析系统开发 | 第68-79页 |
6.1 程序开发工具简介 | 第68-70页 |
6.1.1 Visual studio 2013 | 第68-69页 |
6.1.2 Visual C++的开发环境 | 第69-70页 |
6.2 软件功能模块设计及实现 | 第70-75页 |
6.2.1 软件流程图设计 | 第70页 |
6.2.2 系统主要实现功能 | 第70-74页 |
6.2.3 系统的特点 | 第74-75页 |
6.3 接触式圆周密封设计分析系统使用实例 | 第75-78页 |
6.4 本章小结 | 第78-79页 |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 第79-82页 |
7.1 结论 | 第79页 |
7.2 展望 | 第79-82页 |
参考文献 | 第82-88页 |
致谢 | 第88-90页 |
附录 | 第90页 |
A.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90页 |
B.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获得的专利 | 第90页 |
C.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获得的软件著作权 | 第90页 |
D.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获得的荣誉 | 第9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