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1-38页 |
1.1 引言 | 第11页 |
1.2 荧光化学传感器 | 第11-16页 |
1.2.1 荧光产生的原理 | 第11-13页 |
1.2.2 荧光化学传感器的结构 | 第13页 |
1.2.3 荧光探针识别原理 | 第13-16页 |
1.3 生色传感器 | 第16-17页 |
1.3.1 生色传感器简介 | 第16-17页 |
1.3.2 生色传感器的检测原理 | 第17页 |
1.4 铜离子化学传感器的研究进展 | 第17-20页 |
1.5 汞离子化学传感器的研究进展 | 第20-30页 |
1.5.1 配位型汞离子化学传感器 | 第21-24页 |
1.5.2 反应型汞离子探针 | 第24-30页 |
1.6 银离子化学传感器的研究进展 | 第30-32页 |
1.7 课题的提出 | 第32-33页 |
参考文献 | 第33-38页 |
第二章 基于1-萘胺的铜离子比色探针的合成与识别研究 | 第38-51页 |
2.1 引言 | 第38-40页 |
2.2 实验部分 | 第40-41页 |
2.2.1 传感器L的合成路线 | 第40页 |
2.2.2 实验仪器及试剂 | 第40-41页 |
2.2.3 化合物的合成与表征 | 第41页 |
2.3 结果与讨论 | 第41-47页 |
2.3.1 溶液的准备 | 第41页 |
2.3.2 传感器L对不同阳离子的选择性研究 | 第41-44页 |
2.3.3 络合常数与检测限 | 第44-46页 |
2.3.4 传感器L对Cu~(2+)的可逆性测试分析 | 第46页 |
2.3.5 干扰实验 | 第46-47页 |
2.4 小结 | 第47-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1页 |
第三章 基于吩噻嗪的反应型汞离子比色传感器的设计合成与识别研究 | 第51-65页 |
3.1 引言 | 第51-52页 |
3.2 实验部分 | 第52-54页 |
3.2.1 合成路线的设计 | 第52页 |
3.2.2 实验仪器及试剂 | 第52-53页 |
3.2.3 化合物的合成与表征 | 第53-54页 |
3.2.3.1 10-乙基-10H-吩噻嗪的合成 | 第53页 |
3.2.3.2 10-乙基-10H-吩噻嗪-3-甲醛的合成 | 第53-54页 |
3.2.3.3 目标产物S的合成 | 第54页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54-60页 |
3.3.1 溶液的准备 | 第54-55页 |
3.3.2 传感器S对不同阳离子的识别作用 | 第55-56页 |
3.3.2.1 传感器S对Hg~(2+)的裸眼识别 | 第55页 |
3.3.2.2 传感器S对Hg~(2+)选择性识别的吸收光谱变化 | 第55-56页 |
3.3.3 识别机理的探讨 | 第56-57页 |
3.3.4 传感器S与梯度浓度Hg~(2+)反应的紫外性质 | 第57页 |
3.3.5传感器S对Hg~(2+)P向应时间的确定 | 第57-58页 |
3.3.6 不同阳离子对传感器S的干扰实验 | 第58-59页 |
3.3.7 传感器S的检测限 | 第59-60页 |
3.3.8 浸染S的试纸对Hg~(2+)的识别实验 | 第60页 |
3.4 小结 | 第60-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5页 |
第四章 基于吩噻嗪的Ag~+比色传感器的合成与识别研究 | 第65-74页 |
4.1 引言 | 第65页 |
4.2 实验部分 | 第65-67页 |
4.2.1 合成路线的设计 | 第65-66页 |
4.2.2 实验仪器及试剂 | 第66页 |
4.2.3 化合物的合成与表征 | 第66-67页 |
4.2.3.1 10-乙基-10H-吩噻嗪的合成 | 第66页 |
4.2.3.2 10-乙基-10H-吩噻嗪-3-甲醛的合成 | 第66页 |
4.2.3.3 目标产物X的合成 | 第66-67页 |
4.3 结果与讨论 | 第67-70页 |
4.3.1 溶液的准备 | 第67页 |
4.3.2 传感器X对Ag~+的选择性识别的吸收光谱变化 | 第67页 |
4.3.3 传感器X与梯度浓度Ag~+反应的紫外性质 | 第67-68页 |
4.3.4 传感器X的检测限 | 第68-69页 |
4.3.5 传感器X的络合常数 | 第69-70页 |
4.3.6 干扰实验 | 第70页 |
4.4 结论 | 第70-72页 |
参考文献 | 第72-74页 |
作者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74-75页 |
致谢 | 第75-76页 |
附录 | 第76-8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