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3-4页 |
英文摘要 | 第4-5页 |
1 绪论 | 第8-17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8-9页 |
1.2 研究目的 | 第9页 |
1.3 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1.4 研究方法 | 第10页 |
1.5 文献综述 | 第10-14页 |
1.5.1 推特与政治传播相关研究 | 第10-11页 |
1.5.2 修辞学的源流与发展 | 第11-12页 |
1.5.3 政治修辞学 | 第12-13页 |
1.5.4 政治修辞分析的应用 | 第13-14页 |
1.6 研究设计 | 第14-17页 |
1.6.1 技术路线 | 第14-16页 |
1.6.2 样本及数据采集基本情况 | 第16-17页 |
2 特朗普推特的基本特征 | 第17-40页 |
2.1 推文概况 | 第17页 |
2.2 点赞(favourite)和转发(retweet)的相关性分析 | 第17-19页 |
2.2.1 研究设计 | 第17-18页 |
2.2.2 分析结果 | 第18-19页 |
2.3 推文文本的描述性分析 | 第19-25页 |
2.3.1 研究设计 | 第19页 |
2.3.2 数据编码 | 第19-21页 |
2.3.3 信度检验 | 第21-22页 |
2.3.4 描述性分析 | 第22-25页 |
2.4 特朗普推特的身份主体意识 | 第25-34页 |
2.4.1 身份定位与情感倾向交叉分析 | 第25-27页 |
2.4.2 身份定位与符号使用交叉分析 | 第27-29页 |
2.4.3 身份定位与推文涉及话题交叉分析 | 第29-32页 |
2.4.4 情感倾向与标点符号使用交叉分析 | 第32-34页 |
2.5 特朗普推特的议程设置倾向 | 第34-39页 |
2.5.1 推文涉及话题与情感倾向交叉分析 | 第34-37页 |
2.5.2 推文涉及话题与标点符号使用交叉分析 | 第37-39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39-40页 |
3 特朗普的推特修辞与身份构建 | 第40-52页 |
3.1 身份构建的核心诉求:合法性 | 第40-44页 |
3.1.1 政治修辞与政治权利的合法性 | 第40-41页 |
3.1.2 基于总统身份的身份合法性 | 第41-43页 |
3.1.3 基于执政能力的身份合法性 | 第43-44页 |
3.2 二元对立中的身份构建 | 第44-48页 |
3.2.1 与媒体的二元对立 | 第44-46页 |
3.2.2 与政敌的二元对立 | 第46-47页 |
3.2.3 二元对立与污名化 | 第47-48页 |
3.3 修辞同一体的构建 | 第48-52页 |
4 特朗普的推特修辞与议程设置 | 第52-63页 |
4.1 修辞情景的议程化 | 第52-57页 |
4.1.1 抨击“假新闻媒体”的议程化 | 第52-55页 |
4.1.2 经济类话题的议程化 | 第55-57页 |
4.2 修辞主题的议程化 | 第57-60页 |
4.2.1 “通俄门”事件的议程化 | 第57-59页 |
4.2.2 “隔离墙”相关议题的议程化 | 第59-60页 |
4.3 修辞的戏剧化 | 第60-63页 |
4.3.1 修辞主题的表演倾向 | 第60-62页 |
4.3.2 修辞内核的戏剧化冲突 | 第62-63页 |
5 结论与启示 | 第63-66页 |
5.1 结论 | 第63-64页 |
5.2 启示 | 第64-66页 |
致谢 | 第66-67页 |
参考文献 | 第67-70页 |
附录 | 第70-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