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235钢薄板结构焊接变形预测与失稳变形对策研究
中文摘要 | 第3-5页 |
英文摘要 | 第5-6页 |
1 绪论 | 第10-20页 |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 第10页 |
1.2 焊接变形简介 | 第10-12页 |
1.3 焊接残余应力和变形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1.4 焊接数值模拟方法介绍 | 第14-19页 |
1.4.1 热弹塑性有限元法 | 第15-17页 |
1.4.2 固有应变有限元法 | 第17-18页 |
1.4.3 黏弹塑性有限元法 | 第18-19页 |
1.5 本文研究内容 | 第19页 |
1.6 本章小结 | 第19-20页 |
2 T型接头残余应力和焊接变形研究 | 第20-44页 |
2.1 研究内容 | 第20页 |
2.2 试验内容 | 第20-22页 |
2.3 温度场计算模型 | 第22-26页 |
2.3.1 热-弹-塑性有限元法计算流程 | 第22-23页 |
2.3.2 几何模型和网格划分 | 第23-24页 |
2.3.3 材料的热物理性能参数 | 第24-25页 |
2.3.4 热源模型 | 第25页 |
2.3.5 焊接热分析 | 第25-26页 |
2.4 温度场结果分析与讨论 | 第26-29页 |
2.4.1 温度场云图 | 第26-28页 |
2.4.2 温度循环曲线 | 第28-29页 |
2.5 应力应变计算模型 | 第29-31页 |
2.5.1 有限元模型 | 第29页 |
2.5.2 材料的力学性能参数 | 第29-30页 |
2.5.3 力学边界条件 | 第30页 |
2.5.4 应力应变计算 | 第30-31页 |
2.6 模拟结果与试验结果比较 | 第31-38页 |
2.6.1 纵向残余应力比较 | 第31-32页 |
2.6.2 横向残余应力比较 | 第32-34页 |
2.6.3 面外变形比较 | 第34-38页 |
2.7 长宽比的影响 | 第38-43页 |
2.7.1 纵向残余应力 | 第38-39页 |
2.7.2 横向残余应力 | 第39-41页 |
2.7.3 面外变形 | 第41-43页 |
2.8 本章小结 | 第43-44页 |
3 小型板架结构残余应力预测和焊接变形研究 | 第44-56页 |
3.1 研究内容 | 第44-45页 |
3.2 试验内容 | 第45-46页 |
3.3 有限元计算方法 | 第46-48页 |
3.4 焊接残余应力分布 | 第48-49页 |
3.4.1 纵向残余应力 | 第48页 |
3.4.2 横向残余应力 | 第48-49页 |
3.5 模拟结果与试验结果比较 | 第49-54页 |
3.5.1 纵向收缩 | 第49-50页 |
3.5.2 横向收缩 | 第50-52页 |
3.5.3 面外变形 | 第52-53页 |
3.5.4 纵向弯曲 | 第53页 |
3.5.5 横向弯曲 | 第53-54页 |
3.5.6 计算效率比较 | 第54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54-56页 |
4 大型板架结构焊接变形预测和失稳对策研究 | 第56-76页 |
4.1 研究内容 | 第56页 |
4.2 有限元计算方法 | 第56-59页 |
4.3 结果分析与讨论 | 第59-73页 |
4.3.1 焊接结构失稳分析 | 第59-63页 |
4.3.2 热输入对面外变形的影响 | 第63-66页 |
4.3.3 焊接方式对面外变形的影响 | 第66-71页 |
4.3.4 外部约束对面外变形的影响 | 第71-73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73-76页 |
5 结论 | 第76-78页 |
致谢 | 第78-80页 |
参考文献 | 第80-82页 |
附录 | 第82页 |
A.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8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