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化学论文--物理化学(理论化学)、化学物理学论文

L-苯甘氨酸生物催化合成体系的构建及固定化研究

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7页
第一章 绪论第11-32页
    1.1 L-苯甘氨酸概述第11页
    1.2 L-苯甘氨酸的合成方法第11-15页
        1.2.1 L-苯甘氨酸的化学合成第11-12页
        1.2.2 L-苯甘氨酸的化学酶法合成第12-13页
        1.2.3 L-苯甘氨酸的生物法合成第13-15页
    1.3 亮氨基酸脱氢酶第15-17页
        1.3.1 亮氨酸脱氢酶基因挖掘第15-16页
        1.3.2 亮氨酸脱氢酶分子改造第16-17页
    1.4 辅酶再生第17页
    1.5 多酶组装第17-26页
        1.5.1 基于材料的多酶共固定化第19-24页
        1.5.2 蛋白融合共位组装第24-25页
        1.5.3 蛋白支架介导的多酶组装第25-26页
    1.6 全细胞催化及其固定化第26-28页
        1.6.1 全细胞催化概述第26页
        1.6.2 细胞固定化第26-28页
    1.7 磁性纳米材料第28-30页
        1.7.1 磁性纳米材料的特性第29页
        1.7.2 磁性纳米材料的制备及修饰第29-30页
    1.8 本论文立体依据及研究内容第30-32页
        1.8.1 立体依据与研究意义第30-31页
        1.8.2 研究内容第31-32页
第二章 酶法催化合成L-苯甘氨酸体系的构建及转化条件优化第32-45页
    2.1 引言第32-33页
    2.2 材料与方法第33-38页
        2.2.1 菌株、质粒及引物第33页
        2.2.2 主要试剂与仪器第33-35页
        2.2.3 重组质粒及重组菌的构建第35页
        2.2.4 培养基及培养条件第35-36页
        2.2.5 酶活测定第36-37页
        2.2.6 转化条件优化第37页
        2.2.7 产物与底物的检测分析第37-38页
    2.3 结果与讨论第38-43页
        2.3.1 BcLeuDH、CbFDH和BsGDH基因的克隆和表达第38-39页
        2.3.2 L-苯甘氨酸酶催化合成体系的构建第39-40页
        2.3.3 温度及pH对L-苯甘氨酸合成的影响第40-41页
        2.3.4 酶比例、辅底物与底物比例对L-苯甘氨酸合成的影响第41页
        2.3.5 底物浓度、酶的添加量及NAD+浓度对L-苯甘氨酸合成的影响第41-43页
    2.4 本章小结第43-45页
第三章 酶的活性共聚集体的制备及磁性固定化研究第45-63页
    3.1 引言第45-46页
    3.2 材料与方法第46-52页
        3.2.1 菌株、质粒及引物第46-48页
        3.2.2 主要试剂与仪器第48-50页
        3.2.3 重组质粒与重组菌的构建第50-51页
        3.2.4 培养基与培养条件第51页
        3.2.5 酶活的测定第51页
        3.2.6 Cip蛋白对酶的稳定性的影响第51-52页
        3.2.7 活性酶共聚集体的磁性固定化第52页
        3.2.8 活性酶共聚集体转化合成L-苯甘氨酸第52页
    3.3 结果与讨论第52-62页
        3.3.1 CipA及CipB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第52-53页
        3.3.2 CipA及CipB与BcLeuDH及CbFDH的融合表达第53-57页
        3.3.3 融合酶的热稳定性和pH稳定性分析第57页
        3.3.4 BcLeuDH和CbFDH的胞内共聚集第57-59页
        3.3.5 磁性纳米Fe_3O_4对AIB-M的固定化第59-60页
        3.3.6 磁性固定化AIB-M用于L-苯甘氨酸的合成第60-62页
    3.4 本章小结第62-63页
第四章 全细胞转化体系的构建及优化第63-84页
    4.1 引言第63页
    4.2 材料与方法第63-68页
        4.2.1 菌株、质粒及引物第63-66页
        4.2.2 主要试剂与仪器第66页
        4.2.3 重组质粒与重组菌的构建第66-67页
        4.2.4 培养基及培养条件第67页
        4.2.5 蛋白表达及酶活测定第67-68页
        4.2.6 胞内NAD(H)水平的检测第68页
        4.2.7 产物与底物的检测分析第68页
        4.2.8 全细胞催化活性测定第68页
    4.3 结果与讨论第68-83页
        4.3.1 共表达重组菌的构建及全细胞转化合成L-苯甘氨酸第68-70页
        4.3.2 BcLeuDH和CbFDH表达量的调节和优化第70-73页
        4.3.3 重组菌转化性能的对比第73-74页
        4.3.4 细胞量及底物浓度对全细胞转化的影响第74-75页
        4.3.5 NAD~+的添加对全细胞转化的影响第75-77页
        4.3.6 NAD~+合成途径关键酶基因的克隆表达第77-78页
        4.3.7 NAPRTase和NAD~+Syn的表达对菌体生长及胞内辅酶水平的影响第78-79页
        4.3.8 烟酸的浓度对菌体生长及胞内辅酶水平的影响第79-80页
        4.3.9 NAPRTase和NAD~+Syn的表达及烟酸的添加对全细胞转化的影响第80-81页
        4.3.10 1L体系全细胞转化合成L-苯甘氨酸第81-83页
    4.4 本章小结第83-84页
第五章 大肠杆菌的磁性固定化及应用研究第84-99页
    5.1 引言第84-85页
    5.2 材料与方法第85-88页
        5.2.1 菌株第85页
        5.2.2 主要试剂与仪器第85页
        5.2.3 培养基及培养条件第85页
        5.2.4 磁性纳米Fe_3O_4的合成第85-86页
        5.2.5 磁性复合纳米材料Fe_3O_4@PEI的合成第86页
        5.2.6 磁性纳米材料的表征第86页
        5.2.7 静息细胞悬液的制备第86-87页
        5.2.8 大肠杆菌细胞的磁性固定化第87页
        5.2.9 磁性细胞复合物的表征第87页
        5.2.10 磁性固定化细胞活性评价第87页
        5.2.11 Fe_3O_4@PEI固定化细胞的条件优化第87-88页
        5.2.12 磁性固定化细胞稳定性及重复使用性评价第88页
    5.3 结果与讨论第88-98页
        5.3.1 Fe_3O_4@PEI的合成及表征第88-91页
        5.3.2 磁性固定化细胞的制备第91-94页
        5.3.3 固定化细胞的形貌观察第94-95页
        5.3.4 固定化细胞与游离细胞稳定性比较第95-96页
        5.3.5 固定化细胞的重复利用情况第96-97页
        5.3.6 1L体系中固定化细胞转化合成L-苯甘氨酸第97-98页
    5.4 本章小结第98-99页
主要结论与展望第99-101页
论文创新点第101-102页
致谢第102-103页
参考文献第103-120页
附录 作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第120页

论文共12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新型聚集荧光增强分子在金属离子检测成像中的研究
下一篇:磁回收型g-C3N4复合材料的制备与催化降解染料废水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