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一、绪论 | 第11-18页 |
(一) 研究背景 | 第11页 |
(二) 研究意义 | 第11-13页 |
1. 理论意义 | 第12-13页 |
2. 实践意义 | 第13页 |
(三) 文献综述 | 第13-16页 |
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5-16页 |
(四) 研究方法 | 第16-17页 |
(五) 研究的创新之处 | 第17-18页 |
二、基本概念及相关理论概述 | 第18-32页 |
(一) 信息碎片化的内涵解析 | 第18-24页 |
1. 信息碎片化的概念界定 | 第18-21页 |
2. 信息碎片化主要表现 | 第21-23页 |
3. 信息碎片化主要特征 | 第23-24页 |
(二) 大学生价值观基本解读 | 第24-28页 |
1. 大学生价值观的释义 | 第24-25页 |
2. 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的特点 | 第25-27页 |
3. 大学生价值观的基本类型 | 第27-28页 |
(三) 相关基础理论概述 | 第28-32页 |
1. 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理论 | 第29页 |
2. 使用与满足理论 | 第29-30页 |
3. 群体极化理论 | 第30-32页 |
三、信息碎片化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 | 第32-38页 |
(一) 信息碎片化对大学生价值观的积极影响 | 第33-35页 |
1. 提升了大学生独立的价值选择能力 | 第33页 |
2. 丰富了大学生价值观教育方式 | 第33-35页 |
3. 为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新平台 | 第35页 |
(二) 信息碎片化对大学生价值观的消极影响 | 第35-38页 |
1. 大学生价值观呈现为功利化及现实化 | 第35-36页 |
2. 弱化了大学生道德意识 | 第36-37页 |
3. 使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环境复杂化 | 第37-38页 |
四、信息碎片化对大学生价值观造成消极影响的原因 | 第38-43页 |
(一) 大学生自身原因 | 第38-40页 |
1. 大学生的身心特点 | 第38-39页 |
2. 大学生的认知模式 | 第39-40页 |
(二) 信息传播环境方面 | 第40-43页 |
1. 高校对信息碎片化传播监管不足 | 第40-41页 |
2. 政府信息监管机制不健全 | 第41-43页 |
五、信息碎片化背景下引领大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的对策 | 第43-50页 |
(一) 增强大学生的价值判断能力 | 第43-44页 |
1. 加强自我教育,树立正确价值观 | 第43页 |
2. 强化道德修养,以传统文化规范自身言行 | 第43-44页 |
(二) 引导大学生的价值澄清意识 | 第44-46页 |
1. 创新高校价值观教育方法,合力育人 | 第44-45页 |
2. 发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作用 | 第45页 |
3. 提升高校教师处理碎片信息的素养,优化思想政治教育环境 | 第45-46页 |
(三) 营造大学生价值观养成氛围 | 第46-48页 |
1. 完善法律法规,健全信息监管制度 | 第46-47页 |
2. 披露完整信息,提高政府公信力 | 第47-48页 |
(四) 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大学生的价值引领作用 | 第48-50页 |
1. 利用信息碎片化特征,多维方式解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 第48-49页 |
2. 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意识形态主导权话语权 | 第49-50页 |
结论 | 第50-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5页 |
附录 | 第55-59页 |
致谢 | 第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