谏壁发电厂输煤系统粉尘综合治理研究与应用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1 绪论 | 第11-17页 |
1.1 课题的背景和意义 | 第11-13页 |
1.2 谏壁发电厂输煤系统分析 | 第13-14页 |
1.3 国内外关于粉尘治理的发展研究 | 第14-15页 |
1.4 本文的主要工作 | 第15-16页 |
1.5 本章小结 | 第16-17页 |
2 输煤系统粉尘治理的研究 | 第17-32页 |
2.1 粉尘的性质 | 第17-20页 |
2.1.1 粉尘的物理性质 | 第17-20页 |
2.1.2 粉尘的流动性 | 第20页 |
2.2 粉尘的危害 | 第20-21页 |
2.2.1 粉尘的易燃易爆性危害 | 第20-21页 |
2.2.2 粉尘的致病性危害 | 第21页 |
2.2.3 粉尘对设备和环境的危害 | 第21页 |
2.3 输煤系统中粉尘产生的原因 | 第21-25页 |
2.3.1 带式输送机跑偏产生粉尘 | 第22-23页 |
2.3.2 落煤管堵塞产生粉尘 | 第23页 |
2.3.3 燃煤冲击产生粉尘 | 第23页 |
2.3.4 诱导风产生粉尘 | 第23-24页 |
2.3.5 导料槽密封性能差产生粉尘 | 第24页 |
2.3.6 回程皮带及拉紧滚筒处产生粉尘 | 第24页 |
2.3.7 输煤皮带尾部产生粉尘 | 第24-25页 |
2.3.8 设备故障引起粉尘 | 第25页 |
2.4 输煤系统粉尘防治措施 | 第25-30页 |
2.4.1 抑尘 | 第25-26页 |
2.4.2 封尘 | 第26-27页 |
2.4.3 吸尘 | 第27-30页 |
2.4.4 干雾除尘技术 | 第30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30-32页 |
3 干雾除尘机理分析 | 第32-47页 |
3.1 粉尘治理标准 | 第32页 |
3.2 干雾降尘原理 | 第32-34页 |
3.3 干雾除尘的机理研究 | 第34-36页 |
3.4 干雾除尘的影响因素分析 | 第36-38页 |
3.4.1 雾滴的粒度大小及分散性影响 | 第36-37页 |
3.4.2 水滴与尘粒的相对速度的影响 | 第37-38页 |
3.4.3 喷雾水量与水质的影响 | 第38页 |
3.4.4 粉尘性质的影响 | 第38页 |
3.4.5 喷雾射程的影响 | 第38页 |
3.5 干雾除尘运行参数的选择与优化 | 第38-45页 |
3.5.1 实验方法设计 | 第38-39页 |
3.5.2 喷嘴选择及性能测定 | 第39-41页 |
3.5.3 干雾系统参数的合理匹配 | 第41-44页 |
3.5.4 雾流中的雾粒粒度分布对除尘效率的影响 | 第44-45页 |
3.6 干雾耗水量计算 | 第45-46页 |
3.7 本章小结 | 第46-47页 |
4 谏壁发电厂输煤系统煤尘综合治理的工程实现 | 第47-75页 |
4.1 谏壁发电厂输煤系统概况 | 第47-48页 |
4.2 干雾除尘系统的结构组成 | 第48-51页 |
4.3 带式输送机的粉尘治理工程 | 第51-60页 |
4.3.1 带式输送机运行状况 | 第51-53页 |
4.3.2 带式输送机粉尘综合治理施工 | 第53-59页 |
4.3.3 施工后运行情况分析 | 第59-60页 |
4.4 卸船机粉尘治理工程 | 第60-66页 |
4.4.1 桥式卸船机运行状况分析 | 第60-62页 |
4.4.2 卸船机粉尘综合治理施工 | 第62-64页 |
4.4.3 施工后运行情况分析 | 第64-66页 |
4.5 圆形储煤场堆取料机的粉尘治理工程 | 第66-74页 |
4.5.1 谏壁电厂输煤系统堆取料机组成 | 第66-68页 |
4.5.2 圆形煤场粉尘污染的现状 | 第68-69页 |
4.5.3 除尘方案设计 | 第69-70页 |
4.5.4 升降式雾笼干雾除尘系统施工 | 第70-73页 |
4.5.5 施工后运行情况分析 | 第73-74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74-75页 |
5 输煤系统除尘改造评价分析 | 第75-80页 |
5.1 经济性分析 | 第75-76页 |
5.2 环境性分析 | 第76-78页 |
5.3 安全性分析 | 第78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78-80页 |
6 结论和展望 | 第80-82页 |
6.1 结论 | 第80-81页 |
6.2 展望 | 第81-82页 |
致谢 | 第82-83页 |
参考文献 | 第83-8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