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2-14页 |
ABSTRACT | 第14-15页 |
第一章 导论 | 第16-22页 |
1.1 选题目的及意义 | 第16-17页 |
1.1.1 选题目的 | 第16页 |
1.1.2 选题意义 | 第16-17页 |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 第17-20页 |
1.2.1 国外研究综述 | 第17-18页 |
1.2.2 国内研究综述 | 第18-20页 |
1.2.3 对国内外相关研究的评述 | 第20页 |
1.3 研究内容及方法 | 第20-21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20-21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21页 |
1.4 论文的创新点 | 第21-22页 |
第二章 高校固定资产折旧的相关说明 | 第22-30页 |
2.1 相关概念 | 第22页 |
2.2 相关规定及演变 | 第22-30页 |
2.2.1 《高等学校会计制度》 | 第22-23页 |
2.2.2 《政府会计准则第 3 号--固定资产》 | 第23-24页 |
2.2.3 《政府会计准则第 3 号--固定资产》应用指南 | 第24-27页 |
2.2.4 《政府会计制度--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科目和报表》 | 第27-28页 |
2.2.5 《<政府会计制度>与<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有关衔接问题的处理规定》 | 第28-30页 |
第三章 新制度的应用及折旧工作的意义分析 | 第30-35页 |
3.1 《政府会计制度》之于高校的应用前景 | 第30-31页 |
3.1.1 重构会计核算模式 | 第30页 |
3.1.2 完善报表结构体系 | 第30页 |
3.1.3 统一整合会计制度 | 第30-31页 |
3.1.4 强化财务会计功能 | 第31页 |
3.2 新制度下高校折旧工作的意义 | 第31-35页 |
3.2.1 全面深化财税体制 | 第31-32页 |
3.2.2 客观提供会计信息 | 第32页 |
3.2.3 准确核算教育成本 | 第32-33页 |
3.2.4 合理规避财务风险 | 第33页 |
3.2.5 提升资产使用效率 | 第33页 |
3.2.6 深度响应“国际化”改革 | 第33-35页 |
第四章 X高校折旧工作的发展现状及弊端 | 第35-42页 |
4.1 规模不断扩大、实务操作不尽完善 | 第35-40页 |
4.1.1 折旧年限不确定 | 第35-36页 |
4.1.2 折旧范围不明确 | 第36-38页 |
4.1.3 折旧方法不统一 | 第38-39页 |
4.1.4 科目设置不规范 | 第39页 |
4.1.5 费用分摊不明晰 | 第39页 |
4.1.6 “双系统”信息对接不到位 | 第39-40页 |
4.2 账面价值不实、成本核算难保合理 | 第40页 |
4.3 管理机制滞后、资产利用效率低下 | 第40页 |
4.4 无形损耗加剧、财务风险逐步增加 | 第40-42页 |
第五章 政府会计制度下X高校的折旧工作 | 第42-59页 |
5.1 前期工作 | 第42-46页 |
5.1.1 统计归类、确定范围 | 第42-44页 |
5.1.2 清查整理、确定年限 | 第44-46页 |
5.2 中期工作 | 第46-56页 |
5.2.1 完善科目、优化使用 | 第46-47页 |
5.2.2 优选方法、改进核算 | 第47-50页 |
5.2.3 规范账务、充分披露 | 第50-56页 |
5.3 后期工作 | 第56-59页 |
5.3.1 制度保障、建立长效机制 | 第56-57页 |
5.3.2 优化功能、完善系统使用 | 第57页 |
5.3.3 落实责任、加强人才建设 | 第57-59页 |
第六章 结论 | 第59-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4页 |
致谢 | 第64-65页 |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 | 第65-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