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引言 | 第9-11页 |
1 文献综述 | 第11-22页 |
1.1 课题背景 | 第11-12页 |
1.1.1 课题来源 | 第11页 |
1.1.2 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1.2 亚硒酸钠降解研究现状 | 第12-18页 |
1.2.1 亚硒酸钠来源、污染现状及危害 | 第12-13页 |
1.2.2 硒的去除技术 | 第13-18页 |
1.3 不同毒性物质在MFCs系统的响应研究 | 第18-19页 |
1.4 亚硒酸钠在MFCs系统中的响应以及降解性能研究 | 第19-20页 |
1.5 研究内容 | 第20-22页 |
2 纯菌接种MFCs的产电性能 | 第22-36页 |
2.1 实验材料和处理方法 | 第22-29页 |
2.1.1 实验主要试剂与仪器 | 第22-24页 |
2.1.2 MFCs电极预处理方法 | 第24页 |
2.1.3 质子交换膜预处理方法 | 第24页 |
2.1.4 菌株筛选方法 | 第24-25页 |
2.1.5 MFCs的构建方法 | 第25-26页 |
2.1.6 生活污水接种MFCs启动方法 | 第26-28页 |
2.1.7 纯化菌株接种MFCs启动方法 | 第28页 |
2.1.8 菌株鉴定及菌数目测试方法 | 第28-29页 |
2.1.9 产电菌株保存与活化方法 | 第29页 |
2.2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29-35页 |
2.2.1 生活污水接种MFCs产电性能以及阳极液菌落形态 | 第29-31页 |
2.2.2 菌株纯化 | 第31页 |
2.2.3 两株纯化菌株接种MFCs产电性能 | 第31-35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35-36页 |
3 生活污水接种MFCs阳极对亚硒酸钠的响应 | 第36-53页 |
3.1 实验原理和方法 | 第36-39页 |
3.1.1 水质化学需氧量测量方法 | 第36页 |
3.1.2 库仑效率计算方法 | 第36-37页 |
3.1.3 MFCs电压计录方法 | 第37页 |
3.1.4 MFCs功率密度计算方法 | 第37页 |
3.1.5 MFCs内阻表征方法 | 第37页 |
3.1.6 硒去除率计算方法 | 第37-38页 |
3.1.7 阳极室微生物群落分析方法 | 第38-39页 |
3.2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39-52页 |
3.2.1 不同浓度外源硒对生活污水接种MFCs产电性能影响 | 第39-42页 |
3.2.2 不同浓度外源硒对生活污水接种MFCs功率密度影响实验分析 | 第42-44页 |
3.2.3 不同浓度外源硒对生活污水接种MFCs内阻影响 | 第44-45页 |
3.2.4 不同浓度外源硒在生活污水接种MFCs中COD去除率 | 第45-46页 |
3.2.5 不同浓度外源硒在生活污水接种MFCs中硒的去除率 | 第46-48页 |
3.2.6 稳定运行生活污水接种MFCs中阳极室微生物群落分析 | 第48-50页 |
3.2.7 加入外源硒后生活污水接种MFCs中阳极室微生物群落分析 | 第50-52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52-53页 |
4 纯化菌株接种MFCs对外源硒的响应 | 第53-65页 |
4.1 实验部分 | 第53-54页 |
4.1.1 纯化菌株接种与启动MFCs反应器的方法 | 第53-54页 |
4.1.2 阳极液中分离菌株方法 | 第54页 |
4.1.3 鉴定分离菌株的方法 | 第54页 |
4.1.4 其他测试方法 | 第54页 |
4.2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54-64页 |
4.2.1 纯菌接种P-MFCs反应器启动电压状况 | 第54-55页 |
4.2.2 不同浓度外源硒对P-MFCs产电性能影响 | 第55-57页 |
4.2.3 不同浓度外源硒对P-MFCs功率密度影响实验分析 | 第57-58页 |
4.2.4 不同浓度外源硒对P-MFCs内阻影响实验分析 | 第58-60页 |
4.2.5 不同浓度外源硒对P-MFCs系统COD去除率影响实验分析 | 第60-61页 |
4.2.6 不同浓度外源硒对P-MFCs硒的去除率影响实验分析 | 第61-62页 |
4.2.7 P-MFCs系统中阳极液菌株变化分析 | 第62-64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64-65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65-67页 |
结论 | 第65页 |
展望 | 第65-67页 |
参考文献 | 第67-76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发表情况 | 第76-77页 |
致谢 | 第77-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