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交通运输经济论文--旅游经济论文--中国旅游事业论文--地方旅游事业论文

陇县李家下村社火习俗的旅游开发及其利益冲突

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6页
一、绪论第10-21页
    (一)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第10-11页
        1. 选题背景第10页
        2. 研究意义第10-11页
    (二) 研究综述第11-16页
    (三) 研究方法与理论基础第16-17页
        1. 研究方法第16页
        2. 理论基础第16-17页
    (四) 相关概念分析第17-21页
        1. 乡村民俗旅游第17-18页
        2. 旅游开发第18页
        3. 文化商业化第18-19页
        4. 乡村景区化第19-21页
二、陇县社火习俗的基本文化内容与文化特征第21-33页
    (一) 社火习俗的起源第21-23页
        1. 社祭的历史探源第21-22页
        2. 社火与傩的文化关联第22-23页
    (二) 陇县社火习俗的祭祀仪式与表演形式第23-29页
        1. 陇县社火习俗的祭祀仪式第23-25页
        2. 陇县社火习俗的表演形式第25-29页
    (三) 陇县社火习俗的文化特征第29-33页
        1. 敬神纳吉的文化观念第29-30页
        2. 广泛参与的节庆狂欢第30页
        3. 普世性质的宣德教化第30-31页
        4. 和谐化的社会规范第31-33页
三、陇县李家下村社火习俗的历史与现状第33-40页
    (一) 陇县李家下村概况第33-34页
        1. 地理区位第33-34页
        2. 自然环境第34页
    (二) 李家下村梿枷社火的缘起第34-36页
        1. 李家下村梿枷社火的传说第34-35页
        2. 李家下村梿枷社火的复兴第35-36页
    (三) 李家下村梿枷社火传统表演形态第36-40页
        1. 李家下村腊八祭鼓第36-37页
        2. 李家下村社火表演过程第37-40页
四、陇县李家下村社火习俗的旅游开发第40-48页
    (一) 李家下村社火习俗旅游开发的成因分析第40-45页
        1. 内外因素分析第40-41页
        2. 基于利益相关者角度的分析第41-45页
    (二) 李家下村社火习俗旅游开发的途径与活动第45-48页
        1. 组建公司第45-46页
        2. 商业演出第46-48页
五、陇县李家下村社火习俗旅游开发过程中的利益冲突第48-56页
    (一) 利益主体的差异化改变第48-50页
        1. 文化形态的转变第48-49页
        2. “老把式”们的失落第49-50页
        3. 村落“空心化”现象第50页
    (二) 核心利益主体的冲突第50-53页
        1. 当地政府与旅游企业之间的冲突第51-52页
        2. 旅游企业和旅游者之间的冲突第52页
        3. 旅游者与社区居民之间的冲突第52页
        4. 社区居民与旅游企业之间的冲突第52-53页
    (三) 核心利益主体之间冲突的原因分析第53-56页
        1. 利益主体存在认知偏差第53-54页
        2. 旅游地资源开发的内部局限第54页
        3. 地方政府体制失衡,政出多门第54-55页
        4. 文化内涵缺失,市场适应性差第55-56页
六、陇县社火习俗旅游开发与多元利益主体的协调发展第56-61页
    (一) 市场语境下多元利益主体社会权利的实现第56-59页
        1. 市场经济秩序的建立第56-58页
        2. 社火习俗旅游开发的商业化现象第58-59页
    (二) 建立多赢局面的旅游开发的商业合作模式第59-61页
        1. “公司+村民”模式第59页
        2. “政府+公司+村民”模式第59-60页
        3. “政府+公司+社火协会+村民”模式第60-61页
七、结语第61-63页
参考文献第63-66页
附录A 政府相关文件第66-69页
附录B 相关访谈录音整理第69-73页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第73-74页
致谢第74-77页

论文共7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不灭窑火”与非遗旅游开发--基于民俗主义视角的讨论
下一篇:轻度假区开发建设理论与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