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欢理论视域下的2016年中国音乐综艺节目研究
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绪论 | 第10-18页 |
(一) 研究背景及现状 | 第10-16页 |
(二) 研究价值与意义 | 第16-17页 |
(三) 研究方法 | 第17-18页 |
一、音乐类综艺节目的狂欢化理论依据 | 第18-28页 |
(一) 音乐类综艺节目的流变 | 第18-21页 |
1. “素人+音乐”的音乐梦想时代 | 第18-19页 |
2. “明星+音乐”的明星宣发时代 | 第19-20页 |
3. “游戏+音乐”的音乐玩乐时代 | 第20-21页 |
(二) 狂欢理论简述 | 第21-25页 |
1. 狂欢理论的历史渊源 | 第22-23页 |
2. 狂欢理论的基本特征 | 第23-25页 |
(三) 狂欢理论与音乐类综艺节目的契合 | 第25-28页 |
1. 大众文化与狂欢节内涵上的相似性 | 第25-26页 |
2. 音乐综艺节目内核与狂欢世界感受的契合性 | 第26-28页 |
二、音乐综艺节目的广场性和全民性 | 第28-42页 |
(一) 冲破年龄限制,全民共唱 | 第28-34页 |
1. 从成人到儿童 | 第28-30页 |
2. 共同游戏与竞猜 | 第30-32页 |
3. 视听的集体回忆 | 第32-34页 |
(二) 突破专业壁垒,等级消弭 | 第34-36页 |
1. 跨界演唱:从演者到歌者 | 第34-35页 |
2. 星素结合:从独唱到合唱 | 第35-36页 |
(三) 流行融合边缘,共同狂欢 | 第36-42页 |
1. 方言的“多音齐鸣” | 第37-38页 |
2. 非遗的时尚编码 | 第38-40页 |
3. 小众乐种的渗透 | 第40-42页 |
三、音乐综艺节目的仪式性与颠覆性 | 第42-54页 |
(一) “加冕”与“脱冕”——歌唱主体的颠覆 | 第42-46页 |
1. 挑落歌王,王冠加身 | 第42-45页 |
2. 真假歌神,褒贬立下 | 第45-46页 |
(二) 换装仪式——音乐形式的颠覆 | 第46-49页 |
1. 命名与易名 | 第46-48页 |
2. 蒙面与揭面 | 第48-49页 |
(三) 从音乐综艺到综艺音乐——音乐内容的颠覆 | 第49-54页 |
1. 从歌曲翻唱到歌曲原创 | 第50-51页 |
2. 从演唱经典到打捞蒙尘 | 第51-52页 |
3. 从音乐竞技到音乐玩乐 | 第52-54页 |
四、狂欢化音乐类综艺节目的价值诉求 | 第54-61页 |
(一) 音乐颠覆中的抵抗与认同 | 第54-57页 |
1. 抵抗现实与抵抗权威 | 第54-55页 |
2. 情感认同与草根的价值实现 | 第55-57页 |
(二) 音乐狂欢构筑“第二生活” | 第57-61页 |
1. 非理性中的理性:自由诉求 | 第57-59页 |
2. 非永恒中的永恒:音乐栖居 | 第59-61页 |
结语 | 第61-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66页 |
附录 2016年我国音乐综艺节目整理 | 第66-70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70-71页 |
致谢 | 第71-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