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1章 引言 | 第9-23页 |
1.1 选题背景 | 第9-11页 |
1.1.1 大熊猫种群的濒危性 | 第9-10页 |
1.1.2 大熊猫栖息地资源的局限性 | 第10-11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21页 |
1.2.1 大熊猫种群研究 | 第11-12页 |
1.2.2 大熊猫栖息地研究 | 第12-15页 |
1.2.3 生境评价方法 | 第15-18页 |
1.2.4 影响大熊猫种群及栖息地变化原因 | 第18-21页 |
1.3 研究目的、意义及内容 | 第21-22页 |
1.3.1 研究目的 | 第21页 |
1.3.2 研究意义 | 第21页 |
1.3.3 研究内容 | 第21-22页 |
1.4 技术路线及论文框架 | 第22-23页 |
第2章 研究区域与数据 | 第23-29页 |
2.1 研究区域概况 | 第23-25页 |
2.1.1 秦岭的地理位置 | 第23页 |
2.1.2 秦岭的气候条件 | 第23页 |
2.1.3 秦岭的地形地貌 | 第23-24页 |
2.1.4 秦岭的植物与动物 | 第24页 |
2.1.5 秦岭地区保护区概况 | 第24-25页 |
2.2 研究数据 | 第25-29页 |
2.2.1 大熊猫痕迹点分布数据 | 第25页 |
2.2.2 干扰数据 | 第25-26页 |
2.2.3 环境数据 | 第26-28页 |
2.2.4 栖息地数据 | 第28-29页 |
第3章 秦岭地区大熊猫种群空间格局变化分析 | 第29-37页 |
3.1 研究方法 | 第29-31页 |
3.1.1 县域痕迹点密度计算 | 第30页 |
3.1.2 种群空间利用密度确定方法 | 第30页 |
3.1.3 密度变化分析 | 第30-31页 |
3.2 研究结果 | 第31-34页 |
3.2.1 大熊猫种群痕迹点空间格局 | 第31-32页 |
3.2.2 大熊猫种群空间利用密度及分级 | 第32-34页 |
3.2.3 大熊猫种群空间利用密度变化 | 第34页 |
3.3 讨论 | 第34-36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36-37页 |
第4章 秦岭地区人为干扰分析及对大熊猫种群变化的影响 | 第37-55页 |
4.1 研究方法 | 第37-39页 |
4.1.1 道路干扰分析 | 第37-38页 |
4.1.2 干扰点数量分析 | 第38页 |
4.1.3 其他类型干扰研究 | 第38页 |
4.1.4 综合干扰强度分析及分级 | 第38页 |
4.1.5 人为干扰与种群之间的关系 | 第38-39页 |
4.1.6 干扰对种群影响分析 | 第39页 |
4.2 研究结果 | 第39-51页 |
4.2.1 道路对种群的影响 | 第39-41页 |
4.2.2 两次大熊猫调查干扰点数量 | 第41-42页 |
4.2.3 其他各类型干扰因子分析 | 第42-47页 |
4.2.4 综合干扰强度及分级 | 第47-49页 |
4.2.5 综合干扰强度值变化与种群空间利用密度变化的关系 | 第49页 |
4.2.6 人为干扰对大熊猫种群分布的影响分级 | 第49-51页 |
4.3 讨论 | 第51-54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54-55页 |
第5章 秦岭地区大熊猫种群栖息地适宜性评价 | 第55-69页 |
5.1 研究方法 | 第55-59页 |
5.1.1 数据处理 | 第55-57页 |
5.1.2 大熊猫物种出现概率估算 | 第57-58页 |
5.1.3 大熊猫栖息地适宜性评价 | 第58-59页 |
5.2 研究结果 | 第59-66页 |
5.2.1 模型结果及因子评价 | 第59-61页 |
5.2.2 各因子下大熊猫出现概率 | 第61-64页 |
5.2.3 大熊猫栖息地适宜性变化 | 第64-66页 |
5.3 讨论 | 第66-68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68-69页 |
第6章 秦岭大熊猫栖息地空间格局变化及保护空缺分析 | 第69-81页 |
6.1 研究方法 | 第69-71页 |
6.1.1 栖息地空间格局研究 | 第69-70页 |
6.1.2 景观指数研究 | 第70页 |
6.1.3 保护空缺分析及保护对策 | 第70-71页 |
6.2 研究结果 | 第71-79页 |
6.2.1 两次大熊猫调查栖息地分布状态 | 第71-72页 |
6.2.2 两次大熊猫调查栖息地消长格局 | 第72-74页 |
6.2.3 栖息地内土地利用景观指数 | 第74-77页 |
6.2.4 适宜栖息地景观指数 | 第77-78页 |
6.2.5 大熊猫保护空缺分析 | 第78-79页 |
6.3 讨论 | 第79-80页 |
6.4 本章小结 | 第80-81页 |
第7章 结论与建议 | 第81-83页 |
7.1 结论 | 第81-82页 |
7.2 建议 | 第82-83页 |
参考文献 | 第83-93页 |
致谢 | 第93-95页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9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