盾构下穿西安地铁和平门城墙施工控制及保护方案研究
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7-12页 |
1.1 引言 | 第7页 |
1.2 地铁隧道施工方法简介 | 第7-9页 |
1.2.1 地铁隧道施工方法分类 | 第8页 |
1.2.2 盾构法 | 第8-9页 |
1.3 研究现状 | 第9-11页 |
1.3.1 盾构法施工扰动土体理论研究 | 第9-10页 |
1.3.2 盾构法施工对邻近构筑物影响研究 | 第10-11页 |
1.4 研究内容 | 第11-12页 |
第二章 工程概述 | 第12-16页 |
2.1 区间施工概况 | 第12页 |
2.2 和平门城墙概况 | 第12-14页 |
2.3 工程地质 | 第14页 |
2.4 盾构机掘进技术控制 | 第14-16页 |
第三章 地表沉降控制标准研究 | 第16-29页 |
3.1 模型计算当中基本参数的确定 | 第16-20页 |
3.1.1 有限差分基本原理 | 第16页 |
3.1.2 计算模型 | 第16-17页 |
3.1.3 模型物理力学参数 | 第17-18页 |
3.1.4 计算过程 | 第18-19页 |
3.1.5 盾构施工步距 | 第19页 |
3.1.6 监测点的位置 | 第19-20页 |
3.2 建筑物沉降控制标准的确定 | 第20-22页 |
3.2.1 国内建筑地基变形容许值 | 第20-21页 |
3.2.2 盾构控制地表沉降标准 | 第21-22页 |
3.2.3 国外建筑地基变形容许值 | 第22页 |
3.3 盾构下穿古城墙地表沉降下限研究 | 第22-28页 |
3.3.1 地表隆起5mm时古城墙沉降分析 | 第22-23页 |
3.3.2 地表下沉5mm时古城墙沉降分析 | 第23-24页 |
3.3.3 地表下沉10mm时古城墙沉降分析 | 第24-25页 |
3.3.4 地表下沉15mm时古城墙沉降分析 | 第25-26页 |
3.3.5 地表下沉20mm时古城墙沉降分析 | 第26-28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28-29页 |
第四章 盾构施工对古城墙的影响分析 | 第29-48页 |
4.1 未加固情况下城墙及地面变形计算分析 | 第29-38页 |
4.1.1 左线开挖完时城墙及地面变形分析 | 第29-34页 |
4.1.2 右线开挖完时城墙及地面变形分析 | 第34-38页 |
4.2 加固情况下城墙及地面变形计算分析 | 第38-46页 |
4.2.1 左线开挖完时城墙及地面变形分析 | 第38-42页 |
4.2.2 右线开挖完时城墙及地面变形分析 | 第42-46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46-48页 |
第五章 和平门城墙保护方案与现场监测 | 第48-59页 |
5.1 和平门城墙保护方案 | 第48-54页 |
5.1.1 城墙基础加固施工 | 第48-51页 |
5.1.2 城墙基础补偿注浆参数 | 第51-52页 |
5.1.3 城墙门洞支撑加固施工 | 第52页 |
5.1.4 盾构下穿和平门城墙施工控制措施 | 第52-54页 |
5.2 现场监测数据分析 | 第54-58页 |
5.2.1 监测项目 | 第54-55页 |
5.2.2 监测点布置 | 第55-56页 |
5.2.3 监测频率 | 第56-57页 |
5.2.4 监测数据分析 | 第57-58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58-59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9-62页 |
6.1 结论 | 第59-60页 |
6.2 展望 | 第60-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4页 |
致谢 | 第64-65页 |
个人简历、在学校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