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夹铁路K45+997既有铁路框架桥顶进施工及结构分析
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7-11页 |
1.1 引言 | 第7-8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8-9页 |
1.2.1 框架桥涵顶进施工方法的发展历程 | 第8页 |
1.2.2 框架桥涵顶进施工方法 | 第8-9页 |
1.3 研究目标及主要内容 | 第9-11页 |
1.3.1 研究目标 | 第9页 |
1.3.2 主要内容 | 第9-11页 |
第二章 工程背景、施工组织与技术 | 第11-35页 |
2.1 工程概况 | 第11-13页 |
2.1.1 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情况 | 第12页 |
2.1.2 运输条件情况 | 第12-13页 |
2.2 施工组织与技术 | 第13-33页 |
2.2.1 基坑开挖及基础处理 | 第13-15页 |
2.2.2 滑板及后背梁施工 | 第15-17页 |
2.2.3 箱身预制 | 第17-23页 |
2.2.4 线路加固 | 第23-26页 |
2.2.5 顶进施工 | 第26-28页 |
2.2.6 施工组织特点 | 第28-32页 |
2.2.7 框架桥施工注意事项及措施 | 第32-33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33-35页 |
第三章 框架桥涵加固体系理论计算及计算机模拟分析 | 第35-59页 |
3.1 D24型便梁及支墩理论计算 | 第35-40页 |
3.1.1 便梁支墩受力计算 | 第35-37页 |
3.1.2 单桩位移计算 | 第37-39页 |
3.1.3 D24便梁受力计算 | 第39-40页 |
3.2 便梁有限元分析及桩基础检算 | 第40-58页 |
3.2.1 有限元分析基本理论 | 第40-41页 |
3.2.2 D24施工便梁有限元分析 | 第41-44页 |
3.2.3 防护桩和后背桩的检算 | 第44-58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58-59页 |
第四章 结论及展望 | 第59-60页 |
4.1 结论 | 第59页 |
4.2 展望 | 第59-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2页 |
致谢 | 第62-63页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