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4-5页 |
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1 引言 | 第12-13页 |
2 绪论 | 第13-42页 |
2.1 纳米催化材料概述 | 第13-18页 |
2.1.1 纳米催化剂的特性 | 第14页 |
2.1.2 纳米催化剂的制备方法 | 第14-17页 |
2.1.3 纳米催化剂的应用 | 第17-18页 |
2.2 电催化分解水技术概述 | 第18-22页 |
2.2.1 电催化分解水的基本原理 | 第18-21页 |
2.2.2 电催化活性的评价指标 | 第21-22页 |
2.3 过渡金属磷化物的性质及催化应用 | 第22-37页 |
2.3.1 过渡金属磷化物纳米材料的性质 | 第22-23页 |
2.3.2 过渡金属磷化物纳米材料的制备方法 | 第23-27页 |
2.3.3 不同形貌过渡金属磷化物的制备 | 第27-35页 |
2.3.4 过渡金属磷化物的应用 | 第35-37页 |
2.4 电催化剂改性机制 | 第37-39页 |
2.4.1 微纳米结构调控 | 第37页 |
2.4.2 高活性表面暴露 | 第37-38页 |
2.4.3 掺杂 | 第38页 |
2.4.4 复合 | 第38-39页 |
2.5 本文选题意义及主要研究内容 | 第39-42页 |
2.5.1 选题意义 | 第39-40页 |
2.5.2 研究内容 | 第40-42页 |
3 实验药品及表征方法 | 第42-44页 |
3.1 实验药品 | 第42-43页 |
3.2 表征方法 | 第43-44页 |
4 3D花状结构Ni_2P的可控制备及其电催化性能的研究 | 第44-54页 |
4.1 引言 | 第44-45页 |
4.2 实验部分 | 第45页 |
4.2.1 3D花状结构磷化镍的制备 | 第45页 |
4.2.2 3D花状结构磷化镍的电化学性能测试 | 第45页 |
4.3 结果与讨论 | 第45-53页 |
4.3.1 3D花状结构磷化镍的物相及形貌表征 | 第45-50页 |
4.3.2 3D花状结构磷化镍的电催化性能研究 | 第50-53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53-54页 |
5 rGO/CoP-Rh复合催化剂的制备及其电催化性能研究 | 第54-67页 |
5.1 引言 | 第54-55页 |
5.2 实验部分 | 第55-56页 |
5.2.1 rGO/CoP-Rh复合催化剂的制备 | 第55页 |
5.2.2 rGO/CoP-Rh复合催化剂的电化学性能测试 | 第55-56页 |
5.3 结果与讨论 | 第56-66页 |
5.3.1 rGO/CoP-Rh复合催化剂的物相及形貌表征 | 第56-62页 |
5.3.2 rGO/CoP-Rh复合催化剂的电催化性能研究 | 第62-66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66-67页 |
6 负载于泡沫镍的Cu@Cu_3P核壳纳米线复合催化剂的制备及电催化性能研究 | 第67-80页 |
6.1 引言 | 第67-68页 |
6.2 实验部分 | 第68-69页 |
6.2.1 Cu@Cu_3P/NF复合催化剂的制备 | 第68页 |
6.2.2 Cu@Cu_3P/NF复合催化剂的电化学性能测试 | 第68-69页 |
6.3 结果与讨论 | 第69-79页 |
6.3.1 Cu@Cu_3P/NF复合催化剂的物相及形貌表征 | 第69-75页 |
6.3.2 Cu@Cu_3P/NF复合催化剂的电催化性能研究 | 第75-79页 |
6.4 本章小结 | 第79-80页 |
7 Co掺杂磷化镍复合催化剂的制备及其电催化性能研究 | 第80-89页 |
7.1 引言 | 第80页 |
7.2 实验部分 | 第80-81页 |
7.2.1 Co掺杂磷化镍复合催化剂的制备 | 第80-81页 |
7.2.2 Co掺杂磷化镍复合催化剂电化学性能测试 | 第81页 |
7.3 结果与讨论 | 第81-88页 |
7.3.1 Co掺杂磷化镍复合催化剂的物相及形貌表征 | 第81-85页 |
7.3.2 Co掺杂磷化镍复合催化剂的电催化性能研究 | 第85-88页 |
7.4 本章小结 | 第88-89页 |
8 结论 | 第89-92页 |
参考文献 | 第92-109页 |
作者简历及在学研究成果 | 第109-114页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11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