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2-3页 |
| Abstract | 第3-4页 |
| 1 绪论 | 第7-16页 |
|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 第7-10页 |
| 1.2 尾撑式风洞模型支撑系统振动控制研究现状 | 第10-14页 |
| 1.2.1 尾撑式风洞模型振动主动控制国外现状及分析 | 第11-13页 |
| 1.2.2 尾撑式风洞模型振动主动控制国内现状及分析 | 第13-14页 |
| 1.3 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14-16页 |
| 2 振动系统振动分析与能量估计 | 第16-24页 |
| 2.1 悬臂梁振动分析 | 第16-20页 |
| 2.1.1 悬臂梁系统简化模型 | 第16-19页 |
| 2.1.2 运动微分方程 | 第19页 |
| 2.1.3 固有频率与等效质量 | 第19-20页 |
| 2.2 模型尾部支撑支杆振动能量估计 | 第20-23页 |
| 2.2.1 模型俯仰振动运动方程 | 第21-22页 |
| 2.2.2 基于振动加速度的能量估计算法 | 第22-23页 |
| 2.3 本章小结 | 第23-24页 |
| 3 气动载荷激励功率估计 | 第24-33页 |
| 3.1 支撑系统激振原理 | 第24-25页 |
| 3.2 减振器平均输出功率模型 | 第25-32页 |
| 3.2.1 叠堆式压电陶瓷作动器原理 | 第26-28页 |
| 3.2.2 减振器输出力估计模型 | 第28-31页 |
| 3.2.3 减振器平均功率估计 | 第31-32页 |
| 3.3 气动载荷平均激振功率估计方法 | 第32页 |
| 3.4 本章小结 | 第32-33页 |
| 4 基于能量参考状态的模糊PD自适应控制器 | 第33-41页 |
| 4.1 PD控制方法与原理 | 第35-36页 |
| 4.2 语言变量与隶属度函数 | 第36-37页 |
| 4.2.1 模糊控制器语言变量选择 | 第36-37页 |
| 4.2.2 隶属度函数建立 | 第37页 |
| 4.3 模糊规则设计 | 第37-39页 |
| 4.4 模糊推理 | 第39页 |
| 4.5 去模糊化与精确控制器参数输出 | 第39-40页 |
| 4.6 本章小结 | 第40-41页 |
| 5 振动主动控制系统实验研究 | 第41-64页 |
| 5.1 风洞实验系统搭建 | 第41-47页 |
| 5.1.1 减振器结构设计 | 第41-44页 |
| 5.1.2 控制系统硬件 | 第44-45页 |
| 5.1.3 控制系统软件 | 第45-47页 |
| 5.1.4 变姿态角度风洞测力试验环境概述 | 第47页 |
| 5.2 亚声速风洞验证实验 | 第47-56页 |
| 5.2.1 亚声速风洞环境振动测量实验 | 第47-54页 |
| 5.2.2 亚声速风洞环境实验结果分析 | 第54-56页 |
| 5.3 跨声速风洞验证试验 | 第56-63页 |
| 5.3.1 跨声速风洞环境振动测量实验 | 第56-61页 |
| 5.3.2 跨声速风洞环境实验结果对比分析 | 第61-63页 |
| 5.5 本章小结 | 第63-64页 |
| 结论 | 第64-65页 |
| 参考文献 | 第65-69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第69-70页 |
| 致谢 | 第70-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