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9页 |
1 绪论 | 第12-18页 |
1.1 研究背景及问题的提出 | 第12-13页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3页 |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对象 | 第13-14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3-14页 |
1.3.2 研究对象 | 第14页 |
1.4 技术路线及章节安排 | 第14-18页 |
1.4.1 技术路线 | 第14-16页 |
1.4.2 章节安排 | 第16-18页 |
2 产业集群企业间知识溢出研究述评 | 第18-28页 |
2.1 概念辨析 | 第18-19页 |
2.1.1 产业集群 | 第18-19页 |
2.1.2 产业集群知识溢出 | 第19页 |
2.2 产业集群知识溢出 | 第19-25页 |
2.2.1 知识溢出是产业集群的核心特征之一 | 第19-22页 |
2.2.2 产业集群企业间知识溢出机制 | 第22-23页 |
2.2.3 产业集群企业间知识溢出影响因素 | 第23-25页 |
2.3 产业集群知识溢出效应 | 第25-27页 |
2.3.1 知识溢出对产业集群创新及发展的影响 | 第25-26页 |
2.3.2 知识溢出与企业产出增长 | 第26-27页 |
2.4 研究述评 | 第27-28页 |
3 长垣县医疗器械产业集群发展概况 | 第28-40页 |
3.1 医疗器械行业简介 | 第28-29页 |
3.2 长垣县医疗器械产业集群发展现状 | 第29-35页 |
3.2.1 数据来源说明 | 第29页 |
3.2.2 发展现状 | 第29-32页 |
3.2.3 区域分布 | 第32-33页 |
3.2.4 发展历程及演化机理 | 第33-35页 |
3.3 企业间知识溢出情况 | 第35-40页 |
3.3.1 企业间相互交流的频繁程度 | 第35-36页 |
3.3.2 企业获取新技术的方式与来源 | 第36页 |
3.3.3 企业间知识溢出途径分析 | 第36-37页 |
3.3.4 生产企业及销售企业与外界联系情况 | 第37-40页 |
4 企业间知识溢出影响因素分析 | 第40-54页 |
4.1 理论模型与研究假设 | 第40-44页 |
4.1.1 知识特性 | 第40-41页 |
4.1.2 产业集群情境 | 第41页 |
4.1.3 知识溢出方特性 | 第41-42页 |
4.1.4 知识吸收方特性 | 第42-43页 |
4.1.5 中介效应分析 | 第43-44页 |
4.2 知识溢出影响因素测量题项设计 | 第44-45页 |
4.3 企业间知识溢出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 第45-52页 |
4.3.1 方法介绍 | 第45-46页 |
4.3.2 数据分析 | 第46-48页 |
4.3.3 实证分析 | 第48-50页 |
4.3.4 影响效应分析 | 第50-52页 |
4.4 本章小节 | 第52-54页 |
5 企业间知识溢出与企业产出增长 | 第54-72页 |
5.1 企业吸收集群内知识溢出水平测度模型 | 第54-58页 |
5.1.1 空间知识溢出蜂巢模型介绍 | 第54-55页 |
5.1.2 测度模型构建 | 第55-58页 |
5.2 企业间知识溢出效应模型 | 第58-60页 |
5.2.1 知识溢出效应模型相关研究及不足 | 第58页 |
5.2.2 知识溢出效应模型构建 | 第58-59页 |
5.2.3 各要素增长对企业产出增长贡献测度模型构建 | 第59-60页 |
5.3 企业间知识溢出与企业产出增长关系经验分析 | 第60-67页 |
5.3.1 企业吸收集群内知识溢出水平 | 第60-63页 |
5.3.2 企业间知识溢出促进企业产出增长经验分析 | 第63-66页 |
5.3.3 各要素增长促进企业产出增长经验分析 | 第66-67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67-72页 |
5.4.1 结论 | 第67-68页 |
5.4.2 对策建议 | 第68-72页 |
6 研究结论与展望 | 第72-76页 |
6.1 研究结论 | 第72-73页 |
6.2 本文创新点 | 第73页 |
6.3 研究不足与展望 | 第73-76页 |
参考文献 | 第76-82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82-84页 |
致谢 | 第84-86页 |
附录A 长垣县医疗器械产业集群知识溢出调查问卷 | 第86-8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