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初等教育论文--各科教学法、教学参考书论文--汉语语文论文

吕思勉著《新式高等小学国文教科书》的史家风格研究

致谢第4-5页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页
一、绪论第12-24页
    (一)研究的背景与意义第12-15页
        1.研究背景第12-15页
            (1)国文教科书的源起第12-13页
            (2)新式高等小学国文教科书在国文教科书中的地位与作用第13页
            (3)《新式高等小学国文教科书》独具风格第13-14页
            (4)现行的小学语文教科书第14-15页
        2.研究意义第15页
            (1)研究的理论意义第15页
            (2)研究的实践意义第15页
    (二)研究的思路与方法第15-16页
        1.研究思路第15页
        2.研究方法第15-16页
            (1)文献研究法第15-16页
            (2)文本分析法第16页
    (三)相关概念的界定第16-18页
        1.吕思勉第16-17页
        2.新式高等小学国文教科书第17页
        3.史家风格第17-18页
    (四)文献综述第18-24页
        1.国内相关研究综述第18-22页
            (1)关于国文教科书的研究分析第18-20页
            (2)关于吕思勉编撰教材和史家风格的研究第20-22页
        2.国外相关研究综述第22-24页
二、吕著《新式高等小学国文教科书》选文的史家风格分析第24-45页
    (一)《新式高等小学国文教科书》选文体裁的史家风格分析第24-30页
        1.体裁的统计第24-26页
            (1)体裁分类的依据第24-25页
            (2)体裁分类与统计第25-26页
        2.体裁的分析第26-28页
            (1)自创选文体裁的分析第27页
            (2)经典选文体裁的分析第27-28页
        3.体裁的特点第28-30页
            (1)不同来源的选文体裁特点第28-29页
            (2)选文体裁中的尺度与标准第29-30页
    (二)《新式高等小学国文教科书》选文题材的史家风格分析第30-39页
        1.题材的统计第31-33页
            (1)题材分类的依据第31页
            (2)题材分类与统计第31-33页
        2.题材的分析第33-37页
            (1)历史类题材的分析第33-34页
            (2)道德类题材的分析第34-35页
            (3)美育类题材的分析第35-36页
            (4)科学类题材的分析第36-37页
        3.题材的特点第37-39页
            (1)普及历史知识,汲取教训第37-38页
            (2)培养独立人格,顺应时代第38页
            (3)注重全面发展,题材丰富第38-39页
    (三)《新式高等小学国文教科书》选文范围的史家风格分析第39-45页
        1.新式高等小学国文教科书的时期范围分析第39-42页
            (1)时期范围划分第39-40页
            (2)时期范围统计与分析第40-41页
            (3)时期范围特点第41-42页
        2.新式高等小学国文教科书的地理范围分析第42-45页
            (1)地理范围统计第42-43页
            (2)地理范围分析第43页
            (3)地理范围特点第43-45页
三、吕著《新式高等小学国文教科书》编排的史家风格分析第45-60页
    (一)《新式高等小学国文教科书》编排中的严谨性第45-52页
        1.选文中的符号标注:关键词句的标注第45-48页
            (1)标注的符号第45-46页
            (2)关键的标注第46-47页
            (3)标注的意义第47-48页
        2.标点符号的严谨性:文言的标点使用第48-50页
            (1)标点使用情况第48-49页
            (2)标点符号作用第49页
            (3)标点的严谨性第49-50页
        3.课时分配的严谨性:严谨有效的分配第50-52页
            (1)课时的统计第50-51页
            (2)课时的分析第51页
            (3)课时的严谨第51-52页
    (二)《新式高等小学国文教科书》编排中的历史精神第52-57页
        1.编排的特色第52-54页
            (1)文章顺序:语气特殊居后第52-53页
            (2)文章选择:历史责任担当第53-54页
        2.编排的顺序第54-57页
            (1)注重编排的逻辑性第55-56页
            (2)注重编排的关联性第56-57页
    (三)《新式高等小学国文教科书》编排中的时代精神第57-60页
        1.编排中的新形式第57-58页
        2.编排中的新格局第58-60页
            (1)教材的深度第58页
            (2)教材的广度第58-60页
四、吕著《新式高等小学国文教科书》中的史家语文观第60-71页
    (一)吕思勉的语文观第60-65页
        1.史家国文观第60-62页
            (1)国文概念的界定第60-61页
            (2)注重学科工具性第61-62页
        2.语文教学观第62-64页
            (1)多读书第62-63页
            (2)多自读第63页
            (3)多练习第63-64页
        3.语文美育观第64-65页
            (1)培养学生的生活情趣第64-65页
            (2)体验韵文的美好语感第65页
            (3)鉴赏中华的精美艺术第65页
    (二)吕语文观在《新式高等小学国文教科书》中的体现第65-71页
        1.保留国粹第66-67页
        2.实利主义第67-69页
        3.爱国精神第69-71页
五、吕著《新式高等小学国文教科书》中的现代启示第71-91页
    (一)《新式高等小学国文教科书》中的积极意义第71-75页
        1.选文内容的积极意义第71-73页
            (1)时代精神之彻底地反帝发封建第71-72页
            (2)务实致用之打开平民教育大门第72页
            (3)开阔眼界之注重优秀品格培养第72-73页
        2.教材编排的积极意义第73-75页
            (1)求真务实的史家风格,文字简雅朴实第73-74页
            (2)开阔广泛的史家风格,打破学科界限第74-75页
            (3)经世致用的史家风格,注重实用文本第75页
    (二)《新式高等小学国文教科书》中的局限性第75-81页
        1.选文内容的局限性第75-78页
            (1)缺少儿童文学作品第75-76页
            (2)缺乏国学经典作品第76-77页
            (3)国外知识课文过多第77页
            (4)诗歌类体裁数量少第77-78页
            (5)小说类体裁的缺失第78页
        2.教材编排的局限性第78-81页
            (1)编排体例不完善第78-79页
            (2)编排结构不优化第79-80页
            (3)体裁选择不全面第80-81页
    (三)吕著《新式高等小学国文教科书》对当代语文教材的启示第81-91页
        1.历史材料的选择第81-83页
            (1)求真第81-82页
            (2)致用第82-83页
        2.历史脉络的把握第83-87页
            (1)文言不可废第84-85页
            (2)学科的回归第85-86页
            (3)时代的要求第86-87页
        3.正确看待中国史第87-91页
            (1)国家意识第87-88页
            (2)独立自强第88-89页
            (3)传统文化第89-91页
结语第91-92页
参考文献第92-97页

论文共9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中国台湾地区康轩版小学国语写作教材研究
下一篇:小学高段数学课堂教学语言教学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