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5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9-11页 |
1.1.1 基于新课标的要求 | 第9-10页 |
1.1.2 基于导师课题 | 第10页 |
1.1.3 结合教学实践 | 第10-11页 |
1.2 研究问题 | 第11-12页 |
1.3 研究意义 | 第12-15页 |
第2章 文献综述 | 第15-29页 |
2.1 关于创造性思维的相关研究 | 第15-21页 |
2.1.1 创造性思维理论的相关研究 | 第15-16页 |
2.1.2 创造性思维测量的相关研究 | 第16-21页 |
2.2 关于拼图活动的相关研究 | 第21-24页 |
2.2.1 基于七巧板任务的研究 | 第21-23页 |
2.2.2 基于几何形状积木任务的研究 | 第23-24页 |
2.3 关于拼图活动与创造性思维的相关研究 | 第24-27页 |
2.4 文献综述小结 | 第27-29页 |
第3章 研究设计 | 第29-39页 |
3.1 核心概念的界定 | 第29-30页 |
3.1.1 拼图活动 | 第29页 |
3.1.2 创造性思维 | 第29-30页 |
3.2 研究对象 | 第30-31页 |
3.2.1 研究对象的选取 | 第30-31页 |
3.2.2 个案学生的基本情况 | 第31页 |
3.3 研究方法 | 第31页 |
3.4 拼图活动内容的选取 | 第31-36页 |
3.4.1 几何板的选取 | 第31-32页 |
3.4.2 几何板选取的依据 | 第32-33页 |
3.4.3 拼图活动类型的设计 | 第33-34页 |
3.4.4 拼图活动类型设计的依据 | 第34-36页 |
3.5 拼图活动模式的设计 | 第36页 |
3.6 录像带分析框架及编码 | 第36-39页 |
3.6.1 录像带分析框架 | 第36-37页 |
3.6.2 拼图活动的编码记录 | 第37-39页 |
第4章 拼图活动的实施 | 第39-59页 |
4.1 “自由拼图”活动的实施 | 第39-43页 |
4.2 “任务拼图”活动的实施 | 第43-48页 |
4.3 “条件自由拼图”活动的实施 | 第48-53页 |
4.4 “条件任务拼图”活动的实施 | 第53-59页 |
第5章 个案录像带分析结果 | 第59-75页 |
5.1 个案学生在“自由拼图”活动中的结果及分析 | 第59-62页 |
5.1.1 学生丙的结果及分析 | 第59-60页 |
5.1.2 学生乙的结果及分析 | 第60-61页 |
5.1.3 学生甲的结果及分析 | 第61-62页 |
5.1.4 三名学生结果的比较及分析 | 第62页 |
5.2 个案学生在“条件自由拼图”中的结果及分析 | 第62-67页 |
5.2.1 学生丙的结果及分析 | 第63-64页 |
5.2.2 学生乙的结果及分析 | 第64-65页 |
5.2.3 学生甲的结果及分析 | 第65-66页 |
5.2.4 三名学生结果的比较及分析 | 第66-67页 |
5.3 个案学生在“任务拼图”活动中的结果及分析 | 第67-70页 |
5.3.1 学生丙在“任务拼图”任务中的变化及分析 | 第67-68页 |
5.3.2 学生乙的结果及分析 | 第68-69页 |
5.3.3 学生甲的结果及分析 | 第69-70页 |
5.3.4 三名学生结果的比较及分析 | 第70页 |
5.4 个案学生在“条件任务拼图”活动中的结果及分析 | 第70-75页 |
5.4.1 学生丙的结果及分析 | 第70-72页 |
5.4.2 学生乙的结果及分析 | 第72页 |
5.4.3 学生甲的结果及分析 | 第72-73页 |
5.4.4 三名学生结果的比较及分析 | 第73-75页 |
第6章 前后测实施及结果分析 | 第75-87页 |
6.1 前后测的实施 | 第75页 |
6.2 创造性思维水平的划分及个案学生的选取标准 | 第75-77页 |
6.3 测试题的难度区分度和信效度分析 | 第77-80页 |
6.3.1 难度区分度分析 | 第77-78页 |
6.3.2 信效度分析 | 第78-80页 |
6.4 全班学生前后测结果比较 | 第80-81页 |
6.5 个案学生前后测结果比较 | 第81-83页 |
6.5.1 学生甲的变化情况 | 第82页 |
6.5.2 学生乙的变化情况 | 第82-83页 |
6.5.3 学生丙的变化情况 | 第83页 |
6.6 个案学生与全班学生的结果比较 | 第83-87页 |
第7章 研究结论及反思 | 第87-89页 |
7.1 研究的结论 | 第87-88页 |
7.2 反思 | 第88-89页 |
参考文献 | 第89-93页 |
附录 | 第93-101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成果 | 第101-103页 |
致谢 | 第10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