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科学、科学研究论文--科学研究工作论文--群众性科学研究工作论文

基于“互联网+”的中美英科普网站内容及表现形式的比较研究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9页
第1章 绪论第10-20页
    1.1 问题的提出第10-11页
    1.2 相关概念界定第11-13页
        1.2.1 互联网+第11-12页
        1.2.2 科普网站第12-13页
    1.3 文献综述第13-16页
        1.3.1 国内外“互联网+科普”研究现状第13-14页
        1.3.2 科普网站基本建设研究现状第14-16页
        1.3.3 科普网站评价研究现状第16页
    1.4 研究目的与意义第16-17页
        1.4.1 研究目的第16-17页
        1.4.2 研究意义第17页
    1.5 研究总体设计第17-20页
        1.5.1 研究内容第17-19页
        1.5.2 研究方法第19-20页
第2章 中美英科普网站分析框架构建及总体调查第20-26页
    2.1 内容分析框架的构建第20-22页
    2.2 表现形式分析框架的构建第22-23页
    2.3 中美英科普网站的总体调查第23-26页
        2.3.1 调查实施过程第23-24页
        2.3.2 网站类型分析第24-25页
        2.3.3 中英美科普网站创建时间分析第25-26页
第3章 中美英科普网站内容比较研究第26-40页
    3.1 研究样本选取第26-27页
    3.2 网站建设基本情况比较第27-28页
        3.2.1 网站创建时间比较第27页
        3.2.2 网站类型比较第27-28页
    3.3 内容主题比较第28-35页
        3.3.1 中国科普网站内容主题分析第28-30页
        3.3.2 美国科普网站网站内容主题分析第30-32页
        3.3.3 英国科普网站网站内容主题分析第32-33页
        3.3.4 中美英科普网站内容主题比较分析第33-35页
    3.4 网站受众比较分析第35-40页
第4章 中美英科普网站表现形式比较研究第40-54页
    4.1 基本表现形式比较第40-43页
    4.2 信息传播形式比较第43-49页
        4.2.1 中国科普网站信息传播形式分析第43-44页
        4.2.2 美国科普网站信息传播形式分析第44-46页
        4.2.3 英国科普网站信息传播形式分析第46-48页
        4.2.4 小结第48-49页
    4.3 用户互动形式比较第49-54页
        4.3.1 网友交流形式分析第49-50页
        4.3.2 社交平台互动分析第50-52页
        4.3.3 科普网站移动客户端建设分析第52-53页
        4.3.4 小结第53-54页
第5章 中美英科普网站个案分析第54-66页
    5.1 科普中国网分析第54-56页
        5.1.1 内容分析第54页
        5.1.2 表现形式分析第54-56页
    5.2 美国航空航天局官网分析第56-61页
        5.2.1 内容分析第57-59页
        5.2.2 表现形式分析第59-61页
    5.3 英国皇家化学学会官网分析第61-64页
        5.3.1 内容分析第61-63页
        5.3.2 表现形式分析第63-64页
    5.4 本章研究结论第64-66页
第6章 研究的总结论及建议第66-70页
    6.1 研究的总结论第66-67页
        6.1.1 中美英科普网站内容比较研究结论第66页
        6.1.2 中美英科普网站表现形式比较研究结论第66-67页
    6.2 建议第67-69页
    6.3 研究不足第69-70页
参考文献第70-72页
附录第72-83页
    附录一:中国科普网站基本信息统计第72-77页
    附录二:美国科普网站基本信息统计第77-81页
    附录三:英国科普网站基本信息统计第81-83页
致谢第83页

论文共8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众包模式的数字人文公民科学项目的公众参与激励研究
下一篇:创造性的横向和纵向研究新取向--以大数据下的国家创造性研究探索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