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创新点 | 第8-12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2-37页 |
1.1 题目来源及意义 | 第12-13页 |
1.1.1 题目来源 | 第12页 |
1.1.2 选题意义及目的 | 第12-13页 |
1.2 样品的选取及地质背景 | 第13-18页 |
1.2.1 样品的选取 | 第13-15页 |
1.2.2 样品地质背景 | 第15-18页 |
1.3 原油生物降解相关研究综述 | 第18-33页 |
1.3.1 原油生物降解总论 | 第18-23页 |
1.3.2 原油中烃类生物降解 | 第23-24页 |
1.3.3 原油中含氮化合物组成及来源 | 第24-27页 |
1.3.4 原油中含氮化合物生物降解 | 第27-28页 |
1.3.5 原油生物降解对碳氮元素及同位素组成的影响 | 第28-29页 |
1.3.6 影响原油中含氮化合物组成的因素 | 第29-31页 |
1.3.7 原油生物降解机理和途径 | 第31-33页 |
1.4 拟解决的问题 | 第33-34页 |
1.5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第34-35页 |
1.6 论文主要工作量 | 第35-37页 |
第2章 实验方法及数据处理 | 第37-42页 |
2.1 原油生物降解模拟实验 | 第37页 |
2.2 原油组分分离实验 | 第37-38页 |
2.2.1 原油族组分分离 | 第37页 |
2.2.2 原油中中性含氮化合物分离 | 第37-38页 |
2.2.3 饱和烃正异构分离 | 第38页 |
2.3 原油分子组成分析实验 | 第38-40页 |
2.3.1 饱和烃气相色谱分析 | 第38页 |
2.3.2 饱和烃气相色谱质谱分析 | 第38-39页 |
2.3.3 芳烃气相色谱质谱分析 | 第39页 |
2.3.4 咔唑、苯并咔唑及其烷基取代化合物气相色谱质谱分析 | 第39页 |
2.3.5 原油高分辨质谱分析 | 第39-40页 |
2.4 原油及组分元素及稳定同位素组成分析 | 第40-42页 |
2.4.1 原油元素组成分析 | 第40页 |
2.4.2 总碳氮同位素组成分析 | 第40-41页 |
2.4.3 单体碳同位素组成分析 | 第41-42页 |
第3章 原油中烃类化合物生物降解效应 | 第42-83页 |
3.1 原油样品生物降解分级 | 第42-45页 |
3.1.1 原油生物降解程度分级 | 第42-43页 |
3.1.2 原油在油藏中的混合 | 第43-45页 |
3.2 生物降解对原油物理化学性质的影响 | 第45-49页 |
3.2.1 生物降解对原油物理性质的影响 | 第45-46页 |
3.2.2 生物降解对原油元素组成的影响 | 第46-48页 |
3.2.3 生物降解对原油族组成的影响 | 第48-49页 |
3.3 饱和烃生物降解 | 第49-59页 |
3.3.1 正构烷烃的生物降解 | 第49-50页 |
3.3.2 类异戊二烯烷烃的生物降解 | 第50-52页 |
3.3.3 烷基环己烷的生物降解 | 第52-53页 |
3.3.4 萜类化合物的生物降解 | 第53-57页 |
3.3.5 甾类化合物的生物降解 | 第57-59页 |
3.4 芳烃中萘、菲和三芳甾烷及其烷基取代的生物降解 | 第59-67页 |
3.4.1 三芳甾烷的生物降解 | 第60-62页 |
3.4.2 菲及其烷基取代化合物的生物降解 | 第62-65页 |
3.4.3 萘及其烷基取代化合物的生物降解 | 第65-67页 |
3.5 芴、二苯并呋喃和二苯并噻吩及其烷基取代化合物的生物降解 | 第67-81页 |
3.5.1 芴及其烷基取代化合物的生物降解 | 第67-71页 |
3.5.2 二苯并呋喃及其烷基取代化合物的生物降解 | 第71-73页 |
3.5.3 二苯并噻吩及其烷基取代化合物的生物降解 | 第73-81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81-83页 |
第4章 原油中含氮化合物组成及生物降解效应 | 第83-118页 |
4.1 原油中的含氮化合物组成 | 第83-87页 |
4.2 短链取代咔唑类化合物的降解效应 | 第87-103页 |
4.2.1 生物降解对短链取代咔唑类化合物分子组成的影响 | 第87-96页 |
4.2.2 生物降解对短链取代咔唑类化合物绝对含量的影响 | 第96-103页 |
4.3 长链取代含氮化合物生物降解效应 | 第103-110页 |
4.3.1 N1组分生物降解特征 | 第103-106页 |
4.3.2 N1组分的选择性降解 | 第106-110页 |
4.4 影响原油中咔唑化合物组成的其它因素 | 第110-116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116-118页 |
第5章 不同程度生物降解原油碳氮同位素组成规律 | 第118-123页 |
5.1 不同生物降解程度原油及组分碳同位素变化规律 | 第118-121页 |
5.2 不同生物降解程度原油及组分氮同位素变化规律 | 第121-123页 |
第6章 生物降解的主控因素及降解机理探讨 | 第123-134页 |
6.1 影响原油生物降解程度的主控因素 | 第123-124页 |
6.1.1 原油经历的历史温度 | 第123页 |
6.1.2 原油的混合作用 | 第123-124页 |
6.2 生物降解对常用地球化学参数的影响 | 第124-130页 |
6.2.1 生物标志物地球化学参数 | 第124-126页 |
6.2.2 非生物标志物地球化学参数 | 第126-130页 |
6.3 含氮化合物降解机理探讨 | 第130-134页 |
第7章 结论 | 第134-136页 |
参考文献 | 第136-147页 |
附录A 化合物名称和分子结构 | 第147-153页 |
附录B 数据表 | 第153-186页 |
致谢 | 第186-187页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 第187-188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 | 第188-189页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18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