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8页 |
ABSTRACT | 第8-10页 |
第一章 前言 | 第18-28页 |
1.1 三七“生打熟补”概况 | 第18-19页 |
1.2 三七“生打熟补”物质基础研究 | 第19-21页 |
1.2.1 皂苷类成分含量变化 | 第19-21页 |
1.2.2 其他成分含量变化 | 第21页 |
1.3 生三七的药理作用 | 第21-22页 |
1.4 熟三七的药理作用 | 第22-23页 |
1.5 三七生、熟功效异同的研究 | 第23-24页 |
1.6 主要物质的分析方法 | 第24-26页 |
1.6.1 光谱法 | 第24页 |
1.6.2 色谱法 | 第24-25页 |
1.6.3 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 | 第25-26页 |
1.7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 第26-28页 |
1.7.1 研究内容与目的 | 第26-27页 |
1.7.2 技术路线 | 第27页 |
1.7.3 研究创新性 | 第27-28页 |
第二章 三七炮制工艺及物质基础研究 | 第28-66页 |
2.1 引言 | 第28页 |
2.2 三七炮制工艺研究 | 第28-31页 |
2.2.1 材料、仪器 | 第28页 |
2.2.2 实验方法 | 第28-29页 |
2.2.2.1 样品前处理 | 第28-29页 |
2.2.2.2 炮制工艺 | 第29页 |
2.2.3 结果 | 第29-31页 |
2.3 单体皂苷含量测定 | 第31-45页 |
2.3.1 材料、仪器和试剂 | 第31-32页 |
2.3.2 实验方法 | 第32-35页 |
2.3.3 结果与分析 | 第35-45页 |
2.4 总皂苷含量测定 | 第45-48页 |
2.4.1 材料、仪器和试剂 | 第45-46页 |
2.4.2 实验方法 | 第46-47页 |
2.4.3 结果与分析 | 第47-48页 |
2.5 可溶性糖含量测定 | 第48-50页 |
2.5.1 材料、仪器和试剂 | 第48页 |
2.5.2 实验方法 | 第48-49页 |
2.5.3 结果与分析 | 第49-50页 |
2.6 三七素含量测定 | 第50-55页 |
2.6.1 材料、仪器和试剂 | 第50-51页 |
2.6.2 实验方法 | 第51-53页 |
2.6.3 结果与分析 | 第53-55页 |
2.7 总黄酮含量测定 | 第55-58页 |
2.7.1 材料、仪器和试剂 | 第55页 |
2.7.2 实验方法 | 第55-56页 |
2.7.3 结果与分析 | 第56-58页 |
2.8 氨基酸含量测定 | 第58-60页 |
2.8.1 材料、仪器和试剂 | 第58-59页 |
2.8.2 实验方法 | 第59页 |
2.8.3 结果与分析 | 第59-60页 |
2.9 不同干燥方法对熟三七主根切片中皂苷含量测定 | 第60-62页 |
2.9.1 材料、仪器和试剂 | 第60-61页 |
2.9.2 实验方法 | 第61页 |
2.9.3 结果与分析 | 第61-62页 |
2.10 红外光谱分析 | 第62-65页 |
2.10.1 材料、仪器和试剂 | 第62-63页 |
2.10.2 实验方法 | 第63页 |
2.10.3 结果与分析 | 第63-65页 |
2.11 小结 | 第65-66页 |
第三章 熟三七总皂苷提取纯化工艺及有效部位群的分离 | 第66-76页 |
3.1 三七中试炮制 | 第66页 |
3.1.1 材料、仪器 | 第66页 |
3.1.2 实验方法 | 第66页 |
3.1.3 结果与分析 | 第66页 |
3.2 熟三七总皂苷提取工艺研究 | 第66-67页 |
3.2.1 材料、仪器和试剂 | 第66-67页 |
3.2.2 实验方法 | 第67页 |
3.2.3 结果与分析 | 第67页 |
3.3 熟三七总皂苷纯化工艺研究 | 第67-69页 |
3.3.1 材料、仪器和试剂 | 第67-68页 |
3.3.2 实验方法 | 第68-69页 |
3.3.3 结果与分析 | 第69页 |
3.4 熟三七皂苷有效部位群的分离 | 第69-73页 |
3.4.1 材料、仪器和试剂 | 第69-70页 |
3.4.2 硅胶柱层析法 | 第70-71页 |
3.4.3 半制备液相分离法 | 第71-72页 |
3.4.4 结果与分析 | 第72-73页 |
3.5 小结 | 第73-76页 |
第四章 补血作用研究 | 第76-82页 |
4.1 引言 | 第76页 |
4.2 生、熟三七的补血作用比较 | 第76-78页 |
4.2.1 材料、仪器和试剂 | 第76-77页 |
4.2.2 实验方法 | 第77页 |
4.2.3 结果与分析 | 第77-78页 |
4.3 熟三七皂苷有效部位群的补血作用研究 | 第78-80页 |
4.3.1 材料、仪器和试剂 | 第78-79页 |
4.3.2 实验方法 | 第79页 |
4.3.3 结果与分析 | 第79-80页 |
4.4 小结 | 第80-82页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第82-84页 |
致谢 | 第84-86页 |
参考文献 | 第86-94页 |
附录 硕士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 第9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