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建筑业碳排放空间格局演变与空间趋同效应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5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1.2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1.3 研究内容、方法及技术路线 | 第11-14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1-12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2-13页 |
1.3.3 技术路线 | 第13-14页 |
1.4 主要创新之处 | 第14-15页 |
第二章 理论基础及研究综述 | 第15-28页 |
2.1 概念界定 | 第15-18页 |
2.1.1 建筑业 | 第15-16页 |
2.1.2 建筑业碳排放 | 第16-17页 |
2.1.3 建筑业碳排放核算 | 第17-18页 |
2.2 研究理论基础 | 第18-23页 |
2.2.1 空间计量经济理论概述 | 第18-22页 |
2.2.2 趋同假说理论基础概述 | 第22-23页 |
2.3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23-27页 |
2.3.1 建筑业碳排放的相关研究 | 第23-25页 |
2.3.2 碳排放区域差异的相关研究 | 第25-26页 |
2.3.3 碳排放空间效应的相关研究 | 第26-27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7-28页 |
第三章 研究方法与模型 | 第28-36页 |
3.1 建筑业碳排放核算方法 | 第28-30页 |
3.1.1 建筑业直接碳排放核算模型 | 第28-29页 |
3.1.2 建筑业间接碳排放核算模型 | 第29页 |
3.1.3 建筑业碳排放强度计算模型 | 第29-30页 |
3.2 碳排放空间计量分析框架 | 第30-32页 |
3.2.1 空间重心 | 第30-31页 |
3.2.2 标准差椭圆 | 第31-32页 |
3.3 碳排放空间趋同理论模型 | 第32-35页 |
3.3.1 传统马尔科夫链 | 第32-33页 |
3.3.2 空间马尔科夫链 | 第33-35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35-36页 |
第四章 中国建筑业碳排放强度空间格局演变研究 | 第36-52页 |
4.1 数据来源 | 第36页 |
4.2 中国建筑业碳排放强度统计性描述 | 第36-43页 |
4.2.1 全国建筑业碳排放总量及强度的发展趋势 | 第36-38页 |
4.2.2 区域建筑业碳排放量及强度的发展趋势 | 第38-39页 |
4.2.3 省域建筑业碳排放量及强度的发展趋势 | 第39-43页 |
4.3 中国建筑业碳排放强度空间格局特征识别 | 第43-50页 |
4.3.1 空间分异研究 | 第43-44页 |
4.3.2 重心演化足迹分析 | 第44-46页 |
4.3.3 空间展布范围分析 | 第46-50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50-52页 |
第五章 中国建筑业碳排放空间趋同效应研究 | 第52-62页 |
5.1 数据来源与分级 | 第52页 |
5.2 建筑业碳排放强度趋同的时间特征 | 第52-54页 |
5.3 建筑业碳排放强度趋同的空间特征 | 第54-57页 |
5.4 建筑业碳排放强度趋同的时空转移特征 | 第57-60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60-62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62-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69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69-70页 |
致谢 | 第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