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金属学与金属工艺论文--金属压力加工论文--轧制论文--轧制工艺论文--板材、带材、箔材轧制论文

中厚板轧制和轧后冷却过程离线模拟软件的开发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1章 绪论第12-26页
    1.1 中厚板的生产现状第12-15页
        1.1.1 国外中厚板的生产现状第12-14页
        1.1.2 国内中厚板的生产现状第14-15页
    1.2 中厚板生产技术的发展趋势第15-17页
        1.2.1 板形控制技术第15-16页
        1.2.2 控轧控冷技术第16-17页
        1.2.3 卷轧生产技术第17页
    1.3 中厚板轧制的方式和策略第17-20页
        1.3.1 中厚板的轧制方式第18页
        1.3.2 轧制策略的选择第18-20页
    1.4 轧后冷却的形式和策略第20-22页
        1.4.1 轧后冷却装置的形式第20-21页
        1.4.2 轧后冷却的策略第21-22页
    1.5 课题研究的背景和目的及意义第22-24页
        1.5.1 课题研究的背景第22-23页
        1.5.2 课题研究的目的第23页
        1.5.3 课题研究的意义第23-24页
    1.6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第24-26页
第2章 轧制过程中的数学模型第26-39页
    2.1 变形抗力模型第26-30页
        2.1.1 变形抗力模型的选取第26-27页
        2.1.2 变形温度的计算第27页
        2.1.3 变形速度的计算第27-29页
        2.1.4 变形程度的计算第29-30页
    2.2 轧制过程的温度模型第30-33页
        2.2.1 板坯除磷时的水冷温降第30-31页
        2.2.2 轧件与运输辊和轧辊的接触温降第31-32页
        2.2.3 轧件轧制变形时的温升第32-33页
    2.3 平均单位压力模型第33-36页
        2.3.1 中间主应力影响系数第34页
        2.3.2 外摩擦力影响系数第34-35页
        2.3.3 变形区外端影响系数第35页
        2.3.4 轧件宽度影响系数第35-36页
    2.4 轧制力能参数模型第36-38页
        2.4.1 轧制力的计算第36-37页
        2.4.2 轧制力矩的计算第37-38页
        2.4.3 轧制功率的计算第38页
    2.5 本章小结第38-39页
第3章 轧后冷却的数学模型第39-59页
    3.1 传热学的基本理论第39-42页
        3.1.1 传导换热第39-40页
        3.1.2 对流换热第40-41页
        3.1.3 辐射换热第41-42页
    3.2 物体导热的微分方程及解法第42-47页
        3.2.1 导热微分方程的建立第42-44页
        3.2.2 导热微分方程的定解条件第44-45页
        3.2.3 有限差分的基本原理第45-46页
        3.2.4 中厚板轧后冷却的建模分析第46-47页
    3.3 轧后冷却温度模型的建立第47-52页
        3.3.1 内节点的有限差分解第48-49页
        3.3.2 边界点的有限差分解第49-51页
        3.3.3 角节点的有限差分解第51-52页
    3.4 边界条件中换热系数的确定第52-54页
        3.4.1 空冷状态的换热系数第52-53页
        3.4.2 水冷状态的换热系数第53-54页
    3.5 温度模型中的参量处理第54-58页
        3.5.1 导热系数的确定第55-56页
        3.5.2 比热容的确定第56-57页
        3.5.3 相变潜热的处理第57-58页
    3.6 本章小结第58-59页
第4章 轧制和冷却离线模拟软件的开发第59-89页
    4.1 软件开发的程序语言简介第59-62页
        4.1.1 Visual Basic程序语言简介第59-60页
        4.1.2 C++编程语言的简介第60-61页
        4.1.3 Visual Basic和C++的混合编程第61-62页
    4.2 离线模拟软件的技术设计第62-65页
        4.2.1 软件的应用范围第62-63页
        4.2.2 软件数据库设计第63-64页
        4.2.3 软件接口设计第64-65页
    4.3 离线模拟软件的总体开发第65-69页
        4.3.1 软件的结构设计第65-66页
        4.3.2 软件的功能介绍第66-67页
        4.3.3 软件的执行流程第67-69页
    4.4 离线模拟软件的应用实例第69-88页
        4.4.1 单机架轧制的离线模拟第70-77页
        4.4.2 双机架轧制的离线模拟第77-82页
        4.4.3 直接冷却过程离线模拟第82-85页
        4.4.4 分段冷却过程离线模拟第85-88页
    4.5 本章小结第88-89页
第5章 模拟结果的对比和分析第89-112页
    5.1 国内某厂中厚板生产线参数第89-93页
        5.1.1 某厂4300生产线的设备参数第90页
        5.1.2 某厂4300生产线的轧制规程第90-91页
        5.1.3 某厂4300生产线的冷却规程第91-93页
    5.2 轧制过程离线模拟的对比第93-98页
        5.2.1 轧制温度的模拟对比第94-95页
        5.2.2 轧制宽展的模拟对比第95-96页
        5.2.3 轧制力的模拟对比第96-98页
    5.3 冷却过程离线模拟的对比第98-103页
        5.3.1 冷却温降的模拟实例第98-99页
        5.3.2 X70钢板温降的模拟对比第99-101页
        5.3.3 X80钢板温降的模拟对比第101-103页
    5.4 轧制过程模拟结果分析第103-107页
        5.4.1 轧制温度对轧制力能参数的影响第104-105页
        5.4.2 轧制速度对轧制力能参数的影响第105-106页
        5.4.3 变形程度对轧制力能参数的影响第106-107页
    5.5 冷却过程模拟结果分析第107-110页
        5.5.1 钢板厚度对冷却效果的影响第107-108页
        5.5.2 钢板运行速度对冷却效果的影响第108-109页
        5.5.3 冷却水流量对冷却效果的影响第109-110页
    5.6 本章小结第110-112页
结论第112-114页
参考文献第114-118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第118-119页
致谢第119-120页
作者简介第120页

论文共12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滑阀式燃气舵机的仿真与研究
下一篇:战后台湾地区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