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创新点摘要 | 第7-10页 |
前言 | 第10-17页 |
0.1 选题来源及目的意义 | 第10页 |
0.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进展 | 第10-14页 |
0.2.1 断层垂向封闭性研究 | 第10-12页 |
0.2.2 断层侧向封闭性研究 | 第12-13页 |
0.2.3 断层封闭性对油气成藏及分布的控制作用 | 第13-14页 |
0.3 研究区勘探现状及进展 | 第14页 |
0.4 主要研究内容及思路 | 第14-15页 |
0.5 主要完成工作量 | 第15-17页 |
第一章 区域地质概况 | 第17-31页 |
1.1 构造及演化特征 | 第17-19页 |
1.1.1 区域构造背景 | 第17页 |
1.1.2 构造单元划分 | 第17-19页 |
1.1.3 构造演化阶段 | 第19页 |
1.2 地层及沉积特征 | 第19-26页 |
1.2.1 地层发育特征 | 第19-22页 |
1.2.2 沉积发育特征 | 第22-26页 |
1.3 源岩及储层发育特征 | 第26-31页 |
1.3.1 烃源岩发育特征 | 第26-28页 |
1.3.2 储层发育特征 | 第28-31页 |
第二章 断裂系统及油源断裂确定 | 第31-40页 |
2.1 断裂发育及分布特征 | 第31-34页 |
2.2 断裂活动期次厘定及系统划分 | 第34-38页 |
2.3 油源断裂发育及分布特征 | 第38-40页 |
第三章 油气成藏期断层侧向封闭性评价 | 第40-52页 |
3.1 断层侧向封闭机理及类型 | 第40-42页 |
3.1.1 对接封闭 | 第40-41页 |
3.1.2 断层岩封闭 | 第41-42页 |
3.2 断层侧向封闭影响因素 | 第42-43页 |
3.2.1 被错断地层岩性及发育特征 | 第42-43页 |
3.2.2 断裂发育特征 | 第43页 |
3.3 断层侧向封闭性评价方法 | 第43-47页 |
3.4 断层侧向封闭性评价结果及分析 | 第47-52页 |
第四章 油气成藏期断层垂向封闭性评价 | 第52-62页 |
4.1 盖层发育及分布特征 | 第52-56页 |
4.1.1 沙三下亚段盖层分布及发育特征 | 第53-54页 |
4.1.2 沙三中亚段盖层分布及发育特征 | 第54-56页 |
4.2 断层垂向封闭机理 | 第56-57页 |
4.3 断层垂向封闭影响因素 | 第57页 |
4.3.1 盖层厚度 | 第57页 |
4.3.2 断裂断距 | 第57页 |
4.4 断层垂向封闭性评价方法 | 第57-58页 |
4.5 断层垂向封闭性评价结果及分析 | 第58-62页 |
第五章 断层垂侧向封闭性对油气成藏及分布的控制作用 | 第62-71页 |
5.1 油气藏类型及分布特征 | 第62-66页 |
5.1.1 油藏类型划分及其特征 | 第62-64页 |
5.1.2 油气分布规律 | 第64-66页 |
5.2 断层垂侧向封闭性对油气成藏与分布的控制作用 | 第66-71页 |
5.2.1 断层垂向封闭性控制油气聚集层位 | 第66-68页 |
5.2.2 断层侧向封闭性控制油气聚集部位 | 第68-71页 |
结论 | 第71-72页 |
参考文献 | 第72-77页 |
发表文章目录 | 第77-78页 |
致谢 | 第78-7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