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创新点摘要 | 第7-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4页 |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0页 |
1.2 管道杂散电流分析与监控系统技术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3页 |
1.2.1 管道杂散电流分析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1.2.2 管道杂散电流监控系统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1.3 论文的主要内容及结构 | 第13-14页 |
第二章 杂散电流干扰腐蚀原理及其影响 | 第14-18页 |
2.1 杂散电流的腐蚀原理 | 第14-15页 |
2.1.1 杂散电流的来源 | 第14页 |
2.1.2 杂散电流的腐蚀机理 | 第14-15页 |
2.2 杂散电流对管道正常运行产生的影响 | 第15-17页 |
2.2.1 直流杂散电流对油气管道的影响 | 第15-16页 |
2.2.2 交流杂散电流对油气管道的影响 | 第16页 |
2.2.3 杂散电流对油气管道阴极保护的影响 | 第16-17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17-18页 |
第三章 基于VMD算法的管地电位信号去噪研究 | 第18-32页 |
3.1 VMD算法 | 第18-20页 |
3.2 基于相关系数和峭度值联合的VMD算法研究 | 第20-27页 |
3.2.1 基于相关系数的VMD算法研究 | 第20-24页 |
3.2.2 基于相关系数和峭度联合的VMD算法研究 | 第24-27页 |
3.3 基于VMD算法的管道实际电位信号降噪 | 第27-30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30-32页 |
第四章 杂散电流防护系统研究 | 第32-58页 |
4.1 杂散电流排流技术研究 | 第32-40页 |
4.1.1 直流排流技术 | 第32-33页 |
4.1.2 交流排流技术 | 第33-34页 |
4.1.3 基于固态去耦合器的杂散电流排流技术 | 第34-38页 |
4.1.4 固态去耦合器排流效果验证 | 第38-40页 |
4.2 基于TMS320VC5509A和GTM900的阴极保护远传系统 | 第40-56页 |
4.2.1 控制模块设计 | 第40-43页 |
4.2.2 显示与键盘模块设计 | 第43-46页 |
4.2.3 数据采集模块设计 | 第46-48页 |
4.2.4 远程传输模块设计 | 第48-50页 |
4.2.5 电源和PCB电路板设计 | 第50-51页 |
4.2.6 阴极保护数据远传系统检测器软件设计 | 第51-53页 |
4.2.7 阴极保护数据远传系统监控软件设计 | 第53-56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56-58页 |
结论 | 第58-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3页 |
发表文章目录 | 第63-64页 |
致谢 | 第64-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