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市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构建研究
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2-20页 |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 第12-14页 |
1.1.1 选题背景 | 第12-13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3-14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4-17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5-17页 |
1.2.3 研究述评 | 第17页 |
1.3 论文框架与研究方法 | 第17-19页 |
1.3.1 论文框架 | 第17-18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8-19页 |
1.4 创新之处 | 第19-20页 |
第2章 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的基本理论依据 | 第20-28页 |
2.1 自然资源的概念及其分类 | 第20-21页 |
2.1.1 自然资源的概念 | 第20页 |
2.1.2 自然资源的分类 | 第20-21页 |
2.2 自然资源定价模型 | 第21-23页 |
2.2.1 影子价格模型 | 第22页 |
2.2.2 均衡价格模型 | 第22页 |
2.2.3 边际机会成本模型 | 第22-23页 |
2.2.4 市场估价模型 | 第23页 |
2.3 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基本要素 | 第23-25页 |
2.3.1 自然资源资产 | 第23-24页 |
2.3.2 自然资源负债 | 第24页 |
2.3.3 自然资源净资产 | 第24-25页 |
2.4 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相关的编制基础 | 第25-28页 |
2.4.1 理论基础 | 第25-26页 |
2.4.2 数据来源 | 第26-28页 |
第3章 D市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构建的基本思路 | 第28-34页 |
3.1 D市自然资源概况 | 第28-31页 |
3.1.1 地理位置及自然资源 | 第28-30页 |
3.1.2 社会经济发展状况 | 第30-31页 |
3.2 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试点案例经验总结 | 第31-32页 |
3.2.1 贵州省试点经验总结 | 第31页 |
3.2.2 浙江省试点经验总结 | 第31页 |
3.2.3 鄂托克前旗试点经验总结 | 第31-32页 |
3.3 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编制的基本原则 | 第32页 |
3.4 D市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编制的可行性研究 | 第32-34页 |
第4章 D市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的具体构建 | 第34-53页 |
4.1 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编制框架及体系研究 | 第34-37页 |
4.1.1 基本框架 | 第34页 |
4.1.2 报表体系 | 第34-37页 |
4.2 D市自然资源实物量账户 | 第37-39页 |
4.2.1 水资源实物量账户 | 第37页 |
4.2.2 矿产资源实物量账户 | 第37-38页 |
4.2.3 能源资源实物量账户 | 第38页 |
4.2.4 森林(林业)资源实物量账户 | 第38-39页 |
4.2.5 土地资源实物量账户 | 第39页 |
4.3 D市自然资源价值量的核算 | 第39-49页 |
4.3.1 水资源价值量核算 | 第39-40页 |
4.3.2 矿产资源价值量核算 | 第40-42页 |
4.3.3 能源资源价值量核算 | 第42页 |
4.3.4 森林资源价值量核算 | 第42页 |
4.3.5 土地资源价值量核算 | 第42-44页 |
4.3.6 自然资源负债计量 | 第44-49页 |
4.4 试编D市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 | 第49-53页 |
4.4.1 试编D市自然资源实物量表 | 第49-51页 |
4.4.2 试编D市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 | 第51-52页 |
4.4.3 试编结果 | 第52-53页 |
第5章 D市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评价分析 | 第53-61页 |
5.1 D市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评价指标的构建 | 第53-54页 |
5.1.1 自然资源存量分析指标 | 第53页 |
5.1.2 自然资源流量分析指标 | 第53-54页 |
5.2 D市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评价分析 | 第54-58页 |
5.2.1 水资源资产指标分析 | 第55页 |
5.2.2 矿产资源资产指标分析 | 第55-56页 |
5.2.3 能源资源资产指标分析 | 第56页 |
5.2.4 森林资源资产指标分析 | 第56-57页 |
5.2.5 土地资源资产指标分析 | 第57-58页 |
5.3 D市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应用的保障机制 | 第58-61页 |
5.3.1 建立D市自然资源数据共享平台 | 第59页 |
5.3.2 健全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报表体系设计 | 第59-60页 |
5.3.3 完善自然资源价值核算体系 | 第60-61页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1-63页 |
6.1 研究结论 | 第61页 |
6.2 局限性及展望 | 第61-63页 |
6.2.1 研究局限性 | 第61-62页 |
6.2.2 研究展望 | 第62-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69页 |
致谢 | 第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