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8页 |
Abstract | 第8-9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4-32页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4-15页 |
1.2 文献综述 | 第15-29页 |
1.3 研究内容 | 第29页 |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第29-31页 |
1.4.1 拟采取的研究方法 | 第29-30页 |
1.4.2 技术路线 | 第30-31页 |
1.5 论文的创新性 | 第31-32页 |
第2章 中国增值税的改革历程及国际比较 | 第32-58页 |
2.1 增值税试行阶段:改革工商税(1980年—1993年) | 第32-34页 |
2.2 增值税全面推行阶段:现行增值税(1994年—2008年) | 第34-39页 |
2.2.1 背景与概况 | 第34-37页 |
2.2.2 现行增值税的特点 | 第37-38页 |
2.2.3 现行增值税存在的问题 | 第38-39页 |
2.3 增值税规范化改革阶段:“转型扩围”(2009年—至今) | 第39-47页 |
2.3.1 背景与概况 | 第39-41页 |
2.3.2 扩围改革的必要性 | 第41-42页 |
2.3.3 扩围改革的可行性 | 第42-43页 |
2.3.4 扩围改革的探索:上海增值税扩围试点及后续改革 | 第43-44页 |
2.3.5 上海扩围改革方案评析 | 第44-47页 |
2.4 增值税制度国际比较 | 第47-53页 |
2.4.1 课征对象和征收范围 | 第47-48页 |
2.4.2 纳税义务人 | 第48-49页 |
2.4.3 应纳税额和抵扣制度 | 第49-50页 |
2.4.4 税率 | 第50-51页 |
2.4.5 税收优惠制度 | 第51-53页 |
2.4.6 出口退税制度 | 第53页 |
2.5 增值税征管制度比较 | 第53-55页 |
2.5.1 纳税义务发生时间比较 | 第53-54页 |
2.5.2 纳税期限比较 | 第54-55页 |
2.6 增值税反避税规则比较 | 第55-56页 |
2.7 国际增值税实践对我国增值税改革的启示 | 第56-58页 |
第3章 增值税扩围改革经济分析 | 第58-76页 |
3.1 营业税经济效应分析 | 第58-65页 |
3.1.1 营业税概述 | 第58页 |
3.1.2 营业税对筹集财政收入的影响分析 | 第58-59页 |
3.1.3 营业税对企业税负的影响分析 | 第59页 |
3.1.4 营业税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分析 | 第59-60页 |
3.1.5 现行营业税与增值税的冲突 | 第60-65页 |
3.2 增值税扩围改革效应分析 | 第65-70页 |
3.2.1 增值税概述 | 第65-66页 |
3.2.2 增值税对筹集财政收入的影响分析 | 第66页 |
3.2.3 增值税对企业税负的影响分析 | 第66-67页 |
3.2.4 增值税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分析 | 第67-70页 |
3.3 增值税扩围改革符合结构性减税要求 | 第70-72页 |
3.3.1 结构性减税的内涵 | 第70页 |
3.3.2 我国实施结构性减税的必要性 | 第70-71页 |
3.3.3 增值税扩围改革能够实现结构性减税的理论依据 | 第71-72页 |
3.4 增值税扩围改革符合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要求 | 第72-76页 |
3.4.1 产业结构的内涵 | 第72页 |
3.4.2 发展现代服务业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 第72-73页 |
3.4.3 增值税扩围改革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 第73-76页 |
第4章 增值税扩围改革对行业税负和财政收入影响的模拟测算 | 第76-90页 |
4.1 上海增值税扩围方案试点扩大 | 第76-78页 |
4.1.1 行业范围的选取 | 第76-77页 |
4.1.2 数据来源与调整 | 第77页 |
4.1.3 模拟测算方法 | 第77-78页 |
4.2 基于上海方案增值税扩围改革对行业税负影响研究 | 第78-84页 |
4.2.1 行业税负的测算方法 | 第78-81页 |
4.2.2 增值税扩围改革对行业税负的影响模拟估算结果 | 第81-83页 |
4.2.3 判断与结论 | 第83-84页 |
4.3 基于上海方案增值税扩围改革对财政收入影响的模拟估算 | 第84-90页 |
4.3.1 财政收入的测算方法 | 第84-86页 |
4.3.2 增值税扩围改革对财政收入的影响模拟估算结果 | 第86-88页 |
4.3.3 判断与结论 | 第88-90页 |
第5章 增值税扩围改革对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研究 | 第90-99页 |
5.1 相关研究 | 第90-91页 |
5.2 模型与数据 | 第91-93页 |
5.2.1 计量模型设计 | 第91-92页 |
5.2.2 样本选择 | 第92页 |
5.2.3 研究变量 | 第92-93页 |
5.2.4 研究方法 | 第93页 |
5.3 研究的实证结果及分析 | 第93-98页 |
5.3.1 单位根检验和协整分析 | 第94-95页 |
5.3.2 回归分析研究 | 第95-98页 |
5.4 判断与结论 | 第98-99页 |
第6章 我国增值税扩围改革的难题及建议 | 第99-111页 |
6.1 我国增值税扩围改革面临的难题 | 第99-103页 |
6.1.1 税收收入分配与财政管理体制 | 第99-100页 |
6.1.2 扩围行业选择 | 第100-101页 |
6.1.3 税率确定 | 第101页 |
6.1.4 其他 | 第101-103页 |
6.2 增值税扩围改革应遵循的原则 | 第103-105页 |
6.2.1 兼顾地方财政收入稳定性增长 | 第103页 |
6.2.2 符合结构性减税与产业结构调整要求 | 第103-104页 |
6.2.3 与整体税制完善相结合 | 第104-105页 |
6.3 关于增值税扩围改革的建议 | 第105-111页 |
6.3.1 关于财政管理体制 | 第105-106页 |
6.3.2 关于扩围顺序 | 第106-108页 |
6.3.3 关于税率设计 | 第108-109页 |
6.3.4 其他 | 第109-111页 |
结论 | 第111-112页 |
致谢 | 第112-113页 |
参考文献 | 第113-122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论文 | 第12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