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林业论文--林业基础科学论文--森林土壤学论文--森林土壤理化性质论文

浙江凤阳山不同林分土壤有机碳矿化研究

致谢第3-4页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8页
第一章 前言第11-16页
    1.1 研究背景第11-12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2-14页
        1.2.1 土壤有机碳矿化研究第12-13页
        1.2.2 土壤微生物碳氮研究第13-14页
        1.2.3 土壤酶活性研究概况第14页
    1.3 研究目的意义第14-16页
第二章 研究区概况和研究方法第16-21页
    2.1 研究区概况第16-17页
        2.1.1 地理位置第16页
        2.1.2 气候特征第16页
        2.1.3 土壤类型第16-17页
        2.1.4 主要植被类型第17页
    2.2 研究方法第17-20页
        2.2.1 样地设置第17-19页
        2.2.2 土壤理化性质测定方法第19页
        2.2.3 土壤有机碳测定方法第19页
        2.2.4 土壤机碳矿化测定方法第19页
        2.2.5 土壤微生物量碳氮测定方法第19页
        2.2.6 土壤酶活性测定方法第19-20页
    2.3 数据处理与分析第20页
    2.4 技术路线第20-21页
第三章 不同林分对土壤有机碳矿化的影响第21-31页
    3.1 土壤有机碳日均矿化量第21-24页
    3.2 土壤有机碳累计矿化量第24-27页
    3.3 土壤有机碳矿化率第27-29页
    3.4 土壤温度敏感系数Q10第29-31页
第四章 不同林分对微生物量碳氮的影响第31-38页
    4.1 土壤微生物碳动态变化过程第31-34页
    4.2 土壤微生物商第34-35页
    4.3 土壤微生物代谢商第35-36页
    4.4 土壤微生物氮第36页
    4.5 土壤微生物氮/全氮第36-37页
    4.6 土壤微生物碳氮比第37-38页
第五章 土壤酶活性与土壤生物学性质的相关分析第38-43页
    5.1 不同林分类型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第38-39页
    5.2 土壤理化性质与生物学特性的相关性分析第39-43页
        5.2.1 土壤微生物量和土壤肥力的相关性分析第39-40页
        5.2.2 土壤酶活性和土壤肥力的相关性分析第40-41页
        5.2.3 土壤酶活性和土壤微生物量之间的相关性分析第41-43页
第六章 结论和展望第43-45页
    6.1 研究结论第43-44页
    6.2 研究展望第44-45页
参考文献第45-50页

论文共5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延安地区明清时期洪涝灾害与冰雹灾害研究
下一篇:颈动脉弹性指标参考值的地理分布